心系有色报

2015年05月30日 9:59 16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4创刊30周年征文   作者:

        每当我看到有色报,就感受到一种亲情,有色报伴我成长,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情感抒发的园地,是我从爱好文学、走向文学、实现作家梦的试验田;是我喜欢新闻、采写新闻、走向记者职业的奠基石。
  我喜欢有色报,不仅因为我是有色人,更重要的是,有色报滋润了我培养了我,她带我走向文学之路。在1986年8月7日,有色报第58期第2版刊发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那篇消息有800多字,获得5元钱稿费,那是我在有色行业报刊发表的第一篇稿件,反映有色地勘单位基层的工作消息,那篇稿件当时在我们地质队领导和职工中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我从野外地质工作岗位调回队机关工作不久,任宣传干事和秘书岗位上的第一篇作品,有色报发表这篇消息对我的鼓舞很大,也为我今后热爱新闻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想起三十多年来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历程,真步履维艰。那时写一篇新闻稿件要经过反复修改、选角度、找亮点、还不断和编辑老师请教。每发表一篇稿件我都要把初稿与报样进行对比式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对新闻写作的认识水平,我还认真学习和研究同样的消息和文章。有色报是我们的行业报,也是我们的身边报,随时陪伴着我、指导着我。开始时我每年发表几篇,后来达到十几篇,从新闻稿件渐渐地发展到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我把刊发的稿件作品汇集成册三大本,每当我翻翻都有一种情感涌向心间。我相继出版发行两部散文集:《山水情》、《地勘情》。回想过去,这些年来,我从一名业余的通讯员成长为记者,从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成为一名业余作家。这些成果的取得,我都要衷心的感谢有色报多年来陪伴我成长,多年来关心着我们这些业余写作爱好者。
  有色报不仅从新闻稿件刊发和文学写作方面为我提供了一块创作的园地,还使我结识了许多老师和朋友。有些情结20多年过去了,仍没有忘怀。1987年7月,我和单位的同事去北京出差,因为从内蒙古走时仓促忘开介绍信,当时在北京住宿必须要有介绍信,否则无法办理住宿。那时,在北京举目无亲,怎么办?在焦急之中想到有色报,有色报曾给我发表过文章,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抱着这种想法来到有色报社。那时有色报社还在月坛办公,条件简陋,人员陌生,没想到受到了热情接待,当时单明樟老兄接待的我们,当我们说明来意,他很快把我们的困惑解决了。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因为时间长了,经常参加培训和会议,我与有色报的许多领导、编辑都成了好朋友。每逢出差到北京,我都要到有色报社,与编辑老师一起聊天、一块探讨稿件,就像回家一样的温馨。
  有色报不仅在工作上给予我们指导,还在精神生活方面提供许多汲养。如许多专栏、刊发的人物传记、企业文化以及文学作品,传播的都是一种正能量,一种奋斗不息的有色精神,都给人一种奋进和启迪。我就是在有色报的陪伴下逐步成长的,从青年走到老年;从一个普通员工,走到领导岗位;从一个技术员,晋升到教授级工程师,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有色人。虽然我现在快退休了,但是多年来使我养成这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在欢度晚年中更加会感悟幸福、感恩社会、珍惜生活。所以,我要感谢有色报。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