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场转向淡季预期 铜价中期有望下跌

2015年05月28日 8:43 236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近期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全线下跌,前期抄底资金大幅度离场。中国4月经济数据疲软、美元低位反弹以及下游需求转向淡季预期是期价转向下跌的主要原因。展望后市,中国经济延续疲软,宽松政策发酵尚需时日,中期对铜价难以有明显提振;美元指数中期强势不改,对铜价不利。进入6月,铜市下游需求转为淡季,供需转弱亦对价格不利。对应到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可背靠45000-46000元/吨的压力位抛空操作,下方43500元/吨为4月平台,此处支撑较强,下跌过程或较为震荡,但中期跌势不改。
  中国经济数据无好转,宽松政策尚未见效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政府日前出台的多个宽松政策尚未发挥作用,基建投资增速的放缓亦证明在地方政府债务困局之下,财政投资也难以为继。1-4月累计投资增速降至12%,创2001年来新低,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加速下行至6%,连续两月跌破10%。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录得49.1,虽略高于4月终值48.9,但依然处于荣枯线下方。作为经济先行指标,5月汇丰制造业PMI产出指数和出口指数双双创新低,也暗示5月中国经济数据或延续疲软。可以预计,前期中国政府公布的宽松政策短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美元短期回调不改中期强势
  近期公布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依旧无明显好转。详细来看,美国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录得88.6,低于前值的95.9,显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房地产方面,尽管4月美国新屋开工月率同比大增20.2%,但剔除掉季节性因素外房屋销售数据表现依然偏弱,3月份成屋销售月率环比下降3.3%,远超预期的增长0.8%,更不及前值的6.1%。此外,5月份NAHB指数为54,较前值的56继续下降,仍然延续着回落的趋势,也间接反映房地产需求缺乏动力。美国经济延续疲软使得美联储对于加息保持谨慎态势。日前公布的4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6月份无法加息。从官员及多数市场人士态度来看,对美联储延迟加息的预期已达共识,在此拖累下4月下旬美元指数自高位开始回调,最低值到93点附近。
  但上周起在欧元暴跌的提振下美元指数止跌回升。欧元区5月综合PMI指数较4月终值下降,其中经济龙头德国的制造业放缓明显。欧洲央行宣布加大5、6月份的债券购买规模,导致欧元暴跌。长期来看,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稳定,而其它国家受到债务困扰、经济下滑,被迫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尽管美国目前并没有看到通胀上升等急迫的压力,加息意愿并不强,但美元足以保持对其它货币的强势,技术上看美元指数在93一线强劲反弹,很可能在此筑底,经过整固后重新走强,而三季度市场又将转向9月加息的炒作,美元下半年越是临近加息越存升值可能,中期来看对铜价利空。
  淡季预期来袭,铜市基本面转弱
  回顾今年铜市4、5月需求来看,仍旧延续了旺季不旺态势。近期中国海关公布数据显示,4月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8万吨,环比下降;1-4月累计进口值较2014年同期下滑14.7%。1-4月铜材产量同比增长4%,而2013、2014年数据均高达20%。下游需求方面,1-4月电力投资增速累计值同比下滑8%,空调、汽车产量增速亦较2014年出现下滑。进入5月底,市场将转向淡季预期,前期采购活跃的下游企业或将回归买低不买高、按需备货的策略,这也将直接减少对铜需求。
  从现货价差上看,LME铜现货已转为贴水,截至5月26日贴水为3美元/吨;沪铜虽保持升水,但现货对主力合约升水仅50元左右,较前期大幅收窄,贸易升水亦保持在55美元左右的低水平,暗示现货较为宽松。整体来看,随着前期旺季炒作的结束以及资金流出,铜价的季节性反弹已基本结束,后期市场将转入淡季下跌阶段,对铜价不利。
  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延续疲软,宽松政策发酵尚需时日,中期对铜价难以有明显提振;美元指数中期强势不改,对铜价不利。进入6月,铜市下游需求转为淡季,供需转弱亦对价格不利。对应到盘面上,LME铜在6400美元/吨的重要压力位处开始下跌,技术形态转弱。而两市持仓的大幅减少亦说明前期推动价格上涨的资金已大量离场,主动做多动能减弱。当前沪铜持仓从最高90万手已降至63万手,接近2014年以来的低持仓水平,结合季节性因素等,铜价形成中期顶部的可能性较大。对应到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可背靠45000-46000元/吨的压力位抛空操作,下方43500元/吨为4月平台,此处支撑较强,下跌过程或较为震荡,但中期跌势不改。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