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王”成为“扭亏王”

——山东兖矿集团逆市发展侧记

2015年01月15日 10:57 28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电解铝


  一篇名为《从“盈利王”到“巨亏王”》的财经报道,2014年初在兖矿集团(以下简称“兖矿”)、行业和媒体引起轩然大波。兖矿,这个曾经傲视行业多年、利润占据行业70%以上的龙头企业怎么会沦落到“巨亏”地步?
  那时,兖矿新领导班子履职刚刚半年,大部分改制尚未开始。在百废待兴之际,财经文章的报道造成外界的猜疑,对兖矿职工的压力可想而知。
  2014年底,兖矿谷底跃起:产量1.01亿吨,跨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在全国80%煤企陷入亏损、综合煤价同比降低100元/吨的严酷形势下,兖矿完成营业收入1200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煤炭产量、营业收入增幅居煤炭工业大型企业首位;子公司、上市公司、兖州煤业多次领涨煤炭股票市场,入选2014年度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和亚洲增长最快公司前20强……
  兖矿集团用事实打消了外界的猜疑,成为“扭亏王”!
  改革,打开“活水”之源
  兖矿集团董事长张新文认为,兖矿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对兖矿来说更是如此。”在经过一个多月、40多次的深入调研后,张新文找到了兖矿的“症结”。他说,“兖矿经济效益一直相对较好,积压和掩盖了很多问题……在经济形势变化和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水落石出、集中凸显,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2014年3月5日,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该矿实行了被称为“兖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总部机关机构改革”,按照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级管理的总体架构,该矿采取合署、合并、拆分等方式,组建了15个大部室、7个直属机构和7个服务机构,并搭建起了职工相互交流的共享平台,构建起了“小机关、大服务”的格局。同时,机关、机构由48个减少到15个,在岗管理人员由867人减少至208人,处级管理人员由189人减少至79人。
  国际焦化公司董事长石柏洲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改革后企业的最大“授益者”。他学历不高、年龄偏大,按照惯例不符合任用要求,但此人对生产经营有独特的方法,在竞聘担任总经理后,曾连续巨亏的焦化公司当年实现盈利,后来担任董事长,一年就减亏1.19亿元。
  “对于体制、机制的改革,他办成了一些多年都没有破解、不敢动、不敢干的大事、难事。”张新文对此深有感触,“他改出了生机、改出了活力、改出了正气!”
  节流,奠定效益基础
  2014年9月25日,兖矿举行了第二次民主评价会。由25名职工代表组成的“陪审团”,对济三电力等四家公司采购的减速机、钻铣床等6种设备进行评价。张新文和总经理李希勇等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
  “让职工代表参加民主评价,就是破解企业管理中的那些老大难问题。”张新文说,“这也是让职工参与民主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为兖矿采购工作、使招投标省钱。”在呈报的材料上,他写下:“发人深省,令人震撼。”
  仅一个“节流”的民主评价举措,就使兖矿大宗物资采购价格同比降低15%,全年修旧利废3亿元,盘活闲置资产10亿元。与此同时,由李希勇提出的,以“减头、减面、减系统,提速、提质、提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三减三提”活动已在兖州煤业内部全面推行,此措施更是在“节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在兖矿2014年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上看到,该矿制订的“一厂一策”具体方案立足于“节约一度电”的活动,收效显着:境内商品煤完全成本比年初降低71.80元,甲醇、醋酸、焦炭、铝锭等成本同比降低10%~15%;实施“十个严格”成本控制,在2013年年挖潜降本54亿元的基础上,2014年再降70亿元;投资3.5亿元对本部6座选煤厂进行升级改造,2014年6月份全部建成投用,当年可收回全部投资,年增收创效7亿元以上。
  “自从‘三减三提’举措实施以来,仅兖州煤业就为集团提效44.8亿元!”李希勇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地说:“减头、减面、减系统直接降低成本2.7亿元,减物资采购成本2.38亿元,减员提效4亿元……”
  治亏,“止血化瘀”
  继6月份首次实现月度盈利之后,鲁南化工8月份、9月份分别实现利润1217.8万元、1106.93万元,之后每月都实现盈利。
  “鲁南化工公司实现盈利不是靠某一项措施起的作用,而是深化改革、优化产品结构、严抓内部管理、强化供销等多项措施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实现的盈利。”鲁南化工公司党委书记王天峰一语道破该公司盈利的秘密。
  煤化工、电解铝行业因受市场影响,呈现行业性“塌方式”亏损,兖矿亦无意外。兖矿是我国第一家走出去的煤炭企业,因受外部环境影响,加之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风险防控能力不高,投资运作防控不力,致使兖煤澳洲公司亏损较大。这3个亏损点严重影响着兖矿整体效益。同时,在煤炭“十年黄金期”,兖矿规划建设了一批大项目,由于前期论证不充分、管理不到位,“三超”问题突出,给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
  张新文认为,治理企业亏损如同疗伤,必须先止血。兖矿把止血减亏作为“第一硬仗”的切入点、关键点。在深入各亏损企业现场办公、把脉、问诊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是针对煤化公司长期亏损的实际,兖矿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对口联系制度,逐一落实竞聘经营、技改增效、精简机构、降低消耗、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综合措施,煤化公司同口径同比减亏5.46亿元;
  二是针对电铝公司,兖矿制定了精简管理机构、实施受聘经营、降低产品单耗、开展研发会战等措施,吨铝成本由14500元降低到13470元,轻合金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77%;
  三是针对澳洲公司,兖矿制定了实施改革整顿、优化调整、控制汇率风险、发挥协同效应等综合措施,减亏5.57亿澳元。
  2014年,兖矿36家亏损企业中,8家实现扭亏为盈、5家单位实施关停。张新文表示,兖矿3年内消灭所有亏损企业。
  管控,“预防保健”
  “超出1小时后,每小时费用增加30元。”这是东滩矿内部市场化后会议室的“价格”。
  内部市场化是兖矿集团采取的管控手段之一。张新文认为,兖矿在经济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积聚了许多潜在风险。“在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这些风险集中显现,有的甚至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他认为,要把风险控制摆在突出位置,以颠覆式思维、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手段,全面推动管理升级,提高经营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年来,兖矿以综合性评价为抓手,查找整改突出问题,完成35家单位经营评价和9家驻外单位安全评价,对管理不力、未完成效益指标的领导班子果断调整;以内部市场化建设为载体优化管理流程,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流程优化、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专业化管理为方向推动集约高效,推进资源整合,组建专业队伍,实行内外部市场一体化服务;以集团化销售为核心提高营销创效水平,加快国际国内一体化营销体系建设,本部综合煤价高出省内同类产品25元/吨,煤炭贸易利润首次过亿元。
  此外,兖矿还加大对新项目建设的管控力度,金鸡滩煤矿实现投产即达产、达产即盈利的目标,预计全年完成煤炭产量430万吨,利润3.5亿元;转龙湾煤矿创造了兖矿同类型矿井建设最快速度,陕蒙基地具备2000万吨生产能力;荣信化工90万吨甲醇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创出兖矿化工企业建设工期最短、投资最省、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等多项纪录。这些项目历史性地实现了不超工期、不超概算,节约资金近8亿元。公司本部7座选煤厂技改项目全部按期投用,节约资金4078万元,技改后精煤产量2000万吨,增量提效3.5亿元。鲁南化工公司6个技改项目当年增效298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若考虑煤炭价格下滑因素,2013年下半年以来兖矿减亏增盈近200亿元。据数据显示,兖矿2014年末资产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8.13%。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