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引领医学变革大潮

2015年01月07日 16:0 23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3D打印技术现今已经悄然融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食品等工业领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更为耀眼。
  2014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教授在2014北京大学3D打印骨科应用国际论坛上表示:“3D打印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是值得期待和深入研究的革命性技术,可能会带来骨科领域的重大突破。”
  患者脊柱发生的各种病患外伤,都可以由医生专门订制,在患者椎体切除后为其打印一块与切除椎体完全一致的椎骨,完美与相邻椎骨相接,这些原来只在电影或者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场景,已经逐步在国内落地,并在患者身上发挥作用。目前,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一二线城市都已经开始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探索。
  3D打印挽救重伤少年
  2014年12月初,在山东省青岛市下属的平度市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车祸中,一名不满18岁的少年胸部遭受重创,导致第8胸椎破碎,第7、8胸椎错位,需要立即手术。但伤者的情况让主治医生犹豫再三下不了决心:手术不及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遗症,轻则瘫痪,重则死亡。而如果一旦在手术中误伤脊髓,同样会导致双下肢瘫痪。
  医生最后决定把伤者紧急转诊至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马学晓接诊后,首先通过从美国引进的MIMICS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与快速成型3D打印技术,将少年的胸椎等比例打印出来,在模型上找到有可能压迫脊髓的骨折块,实验探索出进钉的位置和角度后,将进钉路线又打印了一个导板,导板与患者的脊椎结构完全契合。手术时,马学晓将导板安置在患者的脊椎上,利用导板上预留的进钉口准确无误地选定进钉点,轻松完成了脊椎固定手术。
  马学晓告诉笔者,在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中,主要依靠X光片与CT、MRI等二维影像技术进行术前准备,不可能全方位显示病变情况。“临床经验再丰富的医生也难免在复杂情况下操作失误,极易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截瘫等并发症。”这次他之所以这么放心大胆,就是因为个体化设计的3D打印导板的有力辅助。整个过程就像根据GPS的导航功能开车,但精确程度无以复加。马学晓认为,3D打印医学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是患者的最大福音。
  据了解,这套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MIMICS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与快速成型3D打印技术是于2014年7月,马学晓在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引进的。这套系统运用MIMICS软件采集并处理患者的CT数据,在计算机中制作三维模型,立体、精确地显示病灶及周围组织情况,据此设计手术方案,并在三维模型上完成虚拟手术。然后,再运用3D打印技术,等比例打印出患者病灶的全仿真模型,在模型上进行细致的手术预演。
  “定制化数字医疗3D打印”联盟成立
  2014年12月5日,国内首家“定制化数字医疗3D打印”联盟在青岛市成立。这个联盟由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三方联合成立。
  “比方说常见的颅骨损伤,边缘多是不规则的,传统只能使用同一规格的钛合金钢板盖住,而现在脑外科医生可以根据缺损情况,利用海信的数字医学软件给出原始数据,由威高集团用合适的材料建模,最终3D打印出需要的颅骨缺片。一块头骨打印出来需要两小时,从威高打印室快递到青岛四小时,消毒半小时后就可以用到患者的颅骨上。”青大附院副院长董蒨这样举例向记者介绍了三方合作的具体操作程序。
  据董蒨介绍,除了脑外科使用外,在口腔科的下颌骨修复、骨科的脊柱、椎间盘修复等领域,都可以使用这样的“私人订制款”材料。
  据了解,3D打印的个性化产品在应用上目前尚无国家行业标准,需要采集临床实验数据促成这一标准的出台。“定制化数字医疗3D打印”联盟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共享各自在硬件、软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推动“定制化数字医疗3D打印”临床应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