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转出海阔天空——华东有色地勘局开拓公益地质市场纪实

2014年11月25日 8:43 37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2014年,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承担的公益性项目实现逆势增长,承担的省部级公益性项目总资金较2013年增长83%,项目数量、金额创历史新高。
  2014年,该局审核通过的江苏省地勘基金项目、沿海地质专项均创历史新高。
  历史上首次获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湿润气候条件下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与标准研究”。
  矿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全球地质勘查进入下行周期……当前,如何度过矿业经济“寒冬”,已成为地勘单位的热议话题。
  2013年以来,华东有色地勘局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局成功实现“换挡提速”,为“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参照。
  主动融入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定位
  2014年4月26日,华东有色地勘局总部10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以“加快融入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为议题的专题会议在这里召开。
  不过,与一般会议不同的是,局领导“有意”充当配角,却将数十名局属企业老总推向前台。“今天没有‘规定动作’,请大家结合企业定位,围绕如何融入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大地质’产业,设计发展的‘自选动作’。”局长王润亮打开了话匣子。
  “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沿海大开发刚刚起步,海岸带地质调查以及与之相关的湿地保护是一笔取之不竭的财富,这个选题我来做。”海洋地质研究院院长程知言一口气拿下多个题目。
  “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的增多,地上空间愈加有限,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主打工程施工的梦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介入地质灾害治理领域。”基础地质公司总经理桂长杰认为。
  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生命力。最终,在这场会议上,该局选定十多个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大地质”产业,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
  事实上,此次会议不过是华东有色地勘局开展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2013年7月,该局新领导班子成立伊始,便对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江苏省情进行了客观分析:江苏具有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的显著特征,全省10.26万平方公里土地却要承载大量人口,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大是基本省情,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道路将是今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14年初的全局工作会议上,该局果断将“着力提升经济效益,着力强化公益服务职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只有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有出路,要通过地质公益事业求生存、求发展,实现事业立身。围绕此项工作,华东有色地勘局迅速打出一套转型升级组合拳。
  工作领域从单纯的矿业地质向大地质转变,确立“大地质”概念,融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海洋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新能源调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
  根据行业特点对局属企业进行整合,设立了地质勘查、工程建设、金融商贸、矿业开发、境外业务管理5个事业部,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调整局机关内设机构。根据有利于做优事业的要求,撤销与地勘业务不相关的7个处室,增设环境、工程地质业务处室,增设国资监管和审计处室,努力建立精简、高效、职能明晰、运转顺畅的运行体系。
  主动对接
  寻求公益项目的制胜之道
  争取公益性项目绝不能“等米下锅”,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点菜上桌”,定点突破、服务上门。
  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完成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刚发布,华东地质环境工程公司、尾矿治理公司即着手联合成立土壤修复机构,利用现有仪器设备,整合相关人才,积极介入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根据公报调查结果,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参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不仅是地勘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其背后还有着千亿计的‘蛋糕’。”华东有色地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土壤修复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瞄准“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水环境、地质调查,瞄准长江经济带开展长江沿线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监测……紧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华东有色地勘局的转型升级盘局已然风生水起。
  为争取公益项目,地质信息中心设置了项目“猎头”,主动在互联网上狩猎,全力“淘金”。项目组盯住网络,充分挖掘通讯录中在历次技术交流中积攒下的每一个号码,然后带着做好的项目企划书、经验成果介绍主动上门“提亲”,凭着这股韧劲儿,2014年地质信息中心一连承接7个公益项目。
  盐城大丰,向海而生,这里曾经被称为“建港禁区”。然而,就在这里,一座新兴国际性港口正在崛起,以新能源、石油化工、机械加工和纺织四大龙头为支撑的产业链加速成型。让华东有色人引以为傲的是,大丰港的崛起正得益于他们的地质调查工作。
  在此过程中,海洋地质研究院将“服务”意识推向极致。在立项时,他们一改以往政府出钱、专业地质单位出力的传统模式,通过业内高端研究院所联合申报项目,争取国家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与相关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将主管部门的规划、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共同协商。对项目勘查成果,他们更没有任何保留,全部提交地方港口局等相关部门使用,为地方政府统筹决策提供专业依据,切实服务江苏沿海大开发。
  主动作为
  擦亮华东有色的金字招牌
  矿业隆冬,朔风劲吹,很多地勘单位都面临无活可接的窘境。不过,华东有色地勘局基础地质公司却不用为生计发愁,公益项目源源不断,市场项目目不暇接。“项目优良率高,找矿成果好,自然备受青睐”公司负责人桂长杰在总结经验时说。
  华东有色地勘局不仅重视人才的培养还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打造,每年都拨付大量资金用于平台的建设。仅一个海洋地质研究院就同时运作了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南京大学及王颖院士联合建设的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正常运转,共同承担实施了“973”项目、国家海洋局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科研课题,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依托国土部“海岸带-江苏南通野外基地”建设了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监测网,并开展了多项科研与调查工作,实现了政产学研一体化;依托江苏省地质学会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开展了针对潮间带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创新研究,发明和改良了诸多仪器设备、工艺方法,获得了6项专利,另有3项专利已受理,正在编制2项技术方法行业标准。
  2014年7月,海洋地质研究院又列装了江苏省内第一艘海洋地质科研调查船——“苏海研1号”,进一步提升了技术装备实力,跨入海洋地质调查正规军的行列。
  要拿出质量过硬的“干货”,仅有人才、科研这些软实力显然不够。华东有色地勘局对承担的公益项目,有一套特制“笼头”:制定每项工作的质量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审定后开始外业工作;外业工作完成后,在现场进行自检和互检,合格后进行资料验收和质量评估;对项目实施的三级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和效率。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需求,不定期邀请业务领域知名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
  主动求变
  打造“大地质”产业2.0版
  以公益地质项目为突破口,华东有色地勘局在转型升级中转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受公益项目带动,今年1~8月份,该局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10%,其中直管的19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8%,实现了在困难环境下的平稳发展。
  华东有色地勘局的产业转型向无限的远方延伸。围绕转型升级,一副瑰丽的发展图景在该局领导班子的头脑中已悄然成型。
  走事业立身、企业强身之路,在保障公共服务、做好公益地质、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公益事业求生存、求发展,实现事业立身。积极筹建南京南象山国家级地勘矿业现代化示范区,争取早日立项,为全局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走优势发展之路,围绕海洋地质调查,在沿海地区的海洋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形成品牌优势;围绕地质环境治理,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地灾治理亮点;围绕尾矿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发挥技术优势,做优、做强尾矿治理的专业品牌;围绕城市地质工程,完成南京机场地下工程等重大项目,凸显行业优势与特色。
  走重大项目支撑之路,着力在大项目、好项目上下功夫,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走融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之路,采取切实措施和各市县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深度参与省国土厅和环保系统的治理土壤和地下水的行动,选派优秀人员挂职,争取对接项目、做成项目、做优项目,努力争取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
  “将来我们海洋院的地质工作不仅仅是地质调查,‘湿地’保护、滩涂改良都将是我们的工作领域,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农业旅游,这里面可有大文章哩!”面对笔者,海洋地质研究院院长程知言胸有成竹地勾勒着本单位的“大地质”路径。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