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利用推动有色工业可持续发展

2014年11月18日 11:25 47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在广州开幕

  本网讯 11月8日,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在广州隆重开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党委副书记任旭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再生金属分会会长尚福山在会上发表演讲,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际回收局(BIR)有色金属部主席Robert Stein、乔为智,国际回收局中国事务顾问马鸿昌,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李士龙及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以及贸易和技术服务商等1000多人。
  任旭东在致词中强调,有色金属再生利用是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11年起,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已经连续3年超过1000万吨,占十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的四分之一。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取得显著成效。
  他说,尽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增速开始放缓,但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预计到202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40%。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他强调,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高有色金属的资源化再生利用水平,离不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离不开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发展理念。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需要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与世界同行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尚福山为论坛做了深度演讲,他说,当前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在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政策转型等宏观形势变化,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加强与世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2014年1~3季度中国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四大品种生产总量约为737万吨,预计全年不会超过1100万吨。据此推算2011~2014年,年均增长不到3%,而金融危机之前2002~2007年,年均增长17.7%,金融危机之后的2008~2010年,年均增速达到了21.6%。目前的增长速度比2002~2013年平均12.3%的增长速度下降接近1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总量增速总体呈现放缓的走势。
  他表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2014年,通过《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铝行业规范条件》、《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进口废物管理许可证下放和即将发布的《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重要政策法规实施,对引导产业规范发展,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正在逐步走向深化。再生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已见成效,行业前10名产量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产业集中度得到了大幅提高,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快速推广,企业生产作业环境持续改善,污染物排放数量和血铅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产业已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再生铝、再生铜产业结构正在积极调,产能更新速度加快,先进成套工艺技术装备普及率快速提高,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和数量均超出预期。上述3个品种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带动了再生金属材料和专业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随着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和能源劳动力优势的显现,再生金属产业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和内陆边疆省份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14年9月,国家正式批准的45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其中就有13家位于中西部地区,这些园区建成将极大地推动中西部地区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范利用和高值利用。
  最后,他说,欢迎大家参与到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转型升级中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据介绍,本次论坛邀请了23位国内外专家、企业家,分别就国内外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趋势、工艺技术和装备、市场及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展会以“再生金属产业贸易与服务”、“再生金属工业节能与环保技术装备”、“再生金属产业技术与装备”、“再生材料应用”四大品种为内容。同时开幕式上还为评选出的8家“再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企业,及10名2014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最美人物”进行了颁奖;本次以“凝聚信心、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不仅共同探讨了行业和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而且对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分享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推动世界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钟志华)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