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矿业进入“科技红利”阶段

2014年09月15日 9:16 43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8月26日至28日,中国国际黄金矿业技术高峰论坛在山东招远举行,会上,山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占斌提出了“中国黄金产业经历政策红利、人口红利阶段,现在进入‘科技红利阶段’”的观点。
  翁占斌指出,自2013年黄金矿业进入金价低位运行、新旧矛盾叠加、运营风险增多、市场倒逼内部改革的“新常态”发展阶段,黄金矿业继续创造价值的灵丹妙药就是技术创新。生产关键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永远是黄金矿业的主攻方向。
  黄金矿业科技创新应主攻五大领域
  技术创新是黄金矿业的生命线,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将会迎来一次行业发展的革命性大提速。今天,科技创新仍然是黄金矿业战胜困难、突破瓶颈的法宝利器,同时也是检验黄金矿业持续发展的最好试金石。
  翁占斌指出,与世界矿业巨头相比,我国黄金矿业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有五个方面需大力提高。
  ——地质探矿创新的问题。中国到2012年底探明的黄金资源储量仅有8196吨,与南非的31000吨储量相差甚远,世界级的黄金生产矿山缺乏。我们的探矿技术与资源需求还不匹配,对现有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特别是深部和两翼成矿,以及新的成矿类型研究需要再强化、再突破。
  ——黄金矿业装备水平较低的问题。近年来,行业内加大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三化”投入,效果显着。但是整体来看,我们黄金矿业的产业集中度还不高,大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数量多,生产效率低,大型机械化装备水平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采选技术创新的瓶颈和难题。在开采领域,面临着超深采矿、薄矿体采矿的难题。现在,招金矿业的采矿深度超过了1000米,对地温管理、井下降温、通风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到了1500米,甚至2000米怎么办,技术必须要跟进。在选冶技术领域,面临难选冶资源回收率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中西部难选冶黄金资源的选矿回收率平均在50%左右,低品位、难选冶瓶颈制约行业的发展。以招金矿业的早子沟金矿为例,收购时回收率不到70%。近两年,招金矿业将其列为全公司十大科技攻关和创新项目的首要课题,下了巨大功夫,选冶回收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了6000万元。
  ——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问题。吃干榨净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大方向,但中国黄金矿业有些关键技术还不成熟,一些有价元素不能回收或者是回收率过低。
  ——科技人才资源与创新平台建设问题。就整个黄金行业来讲,现在处于一个人才饥渴的时期。要实现关键性科技突破,科技带头人这个领头羊必不可少。
  黄金矿业必须靠“科技红利”提升效益
  翁占斌介绍,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产金大国,但是距离黄金强国还有很大距离。在新常态经济下,以拼资源、拼人力、拼投资、拼环境为代价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未来中国黄金矿业的内生增长动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行驱动,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产业升级,加快“三化”融合,将是未来黄金矿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科技红利阶段。我国矿山几万两的产量、上千人的队伍;而国外几十人的队伍、上万两的产量,二者的差距关键是在“三化”装备水平上。应深入学习国外的办矿理念,靠科技减少用工,靠科技发掘潜力,靠科技提升效益。
  ——安全、环保和生态,将是未来黄金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黄金矿业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从根本上要通过提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来解决。在绿色生态环保方面,要加大“三废”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国外开矿以对生态的最低破坏为标准,不硬化矿区路面,建设可移动办公和住宿板房,重视绿化及复垦等工作,对我们黄金矿山建设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将是中国黄金矿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命题。我们应当加大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向产业链条延伸要效益。一方面继续攻克难选冶核心技术课题,另一方面加大黄金尾矿、尾渣综合回收技术攻关。比如尾矿应用技术,存在着实验室成果工业化、工业化成果产业化的课题。
  ——对黄金科技体制机制的建设,将是我们引领发展的软实力。黄金科技的发展,需要每个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做好统筹规划,要打造四个支撑。一是智力投资。对科技人才的智力投资只能加大,不能降低。要把人才作为最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投资,广栽人才之树,方能收获科技之果。二是管理体系创新。要在政策、机制、平台建设、考核激励等方面,对职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规范引导,充分发挥职工的科技智慧和正能量。三是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要运用拿来主义,充分嫁接国际和行业内技术研发成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水平。四是行业内合作共赢。对行业内的共性技术难题,展开联合攻关,将技术成果在全行业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推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互鉴互学,提高我国黄金行业整体科研水平和竞争力。
  (欧日亮)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