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矿业”的平果铝样板

2014年09月02日 14:24 37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广西平果县铝矿储量丰富,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开发当地的铝矿资源,中国铝业公司在平果县建立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当地人称之为平果铝)。随着采矿业务的开展,如何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促进当地社区发展的难题出现在平果铝的面前。
  生态难题
  平果县的大部分铝土矿区是喀斯特地带,石漠化严重,它与国内其它地区的铝土矿相比,具三大特点:一是矿、土共生,矿石只占矿土的1/3;二是矿藏分布广;三是矿层薄,平均厚度为4.48米,远薄于国内其它铝土矿矿层。由此相应产生了采矿占用土地面积大(其中90%以上是耕地)、采矿作业面广、用地速率快的问题。
  平果县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5个县之一,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5亩,不及全国人均耕地水平的一半,土地资源本来就极为珍贵。平果的土地不成片,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石头多,农民种地困难。中铝研究室副主任赵秀富曾亲眼看过当地农民种玉米,“他们不能随便用锄头挖,因为一碰到石头锄头就卷了,只有先用棍子试着插,插得下去才表明这里有土可以种玉米。”
  如果采矿之后不采取措施修复,矿区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农民无地可种的状况会更加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平果铝经过10多年的研究,突破了喀斯特矿区复垦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绿色采矿—生态修复—土地优化—还地于民”的良性循环。
  采矿与复垦并重
  平果铝将采矿与复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的复垦过程,对采空区及时复垦,通过增加和改善土质等复垦措施,使得原来山区一小块一小块的零星土地变成了整块、连片的、大面积的平地,改善了土地耕作的条件。矿区采空地按计划实现了复垦造地和生态重建,真正实现了采矿无痕,绿色开发。
  所谓工程复垦,就是首先用炸药对采矿完后留下的凹凸不平的石牙地板进行爆破,并对采空区平整,然后再回填压滤土、覆盖腐植土。生物复垦,则主要采用种植绿肥和微生物技术,加速提高土壤的肥力,满足农业用地的需求。
  国土资源部、广西国土资源厅先后组织专家验收,发现矿区复垦的成果令人惊喜:一是复垦地面积比采矿前增大(原来那些不能耕作的石地在工程复垦后变成了能够耕作的土地);二是复垦地比采矿前的地适用性增强(原来的坡地在工程复垦后变成了平地);三是复垦地与采矿前的地相比,地力明显改善(工程复垦剔除了地里的石头,生物复垦增强了地里的肥力)。
  还地于民后的社区发展
  我国对矿山采矿用地的供地,一般采取征收的做法。平果铝土矿自1994年开采到2005年试点工作之前,企业以征收方式(划拨或出让)共获得采矿用地面积6575.366亩,其中占用耕地4712.061亩,已累计积存采矿复垦后耕地近3000亩。大量土地积存,不仅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和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还使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土地包袱并陷入困难。
  平果铝决定还地于民。公司组织矿区村民到复垦区对已经验收的复垦土地,对地类、面积进行了现场复核,平果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和原被临时用地村民小组签订了还地协议书。采矿结束后企业及时复垦还地于民,实现“边开采边复垦”,采空区的土地资源得以迅速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还地于民后,人地矛盾得到缓解,但农民致富渠道依然单一。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意识到,在还地于民的基础上帮助农民开拓致富路,对进一步构建矿区和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012年,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结合自身矿山发展现状,进一步转变绿色矿山发展方式,通过“公司+农户”矿区发展模式开启“土地扶贫”,丰富矿区农民致富渠道,与当地农民共享发展机遇。
  平果铝引导当地少数民族农户共同发展采空区的生态、经济复垦工作,建设“中铝(平果)矿区复垦生态示范园”。依据因地制宜复垦的原则,开辟了蔬菜园、瓜果园、翠竹园、生态养殖园、观景湖中心景区等五大功能区和其他示范区。同时,在示范园内规划建设集休闲、娱乐、村民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生态农庄,规划建设地质公园,发展绿色矿山旅游产业。其中,在二期“中铝(平果)矿区复垦生态示范园”附近即平果县“红色之旅”沿线的六个采空区,种植了15000株经济竹林。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还引进有实力的公司(个人)在复垦区内投资开展种植、养殖项目,通过“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成立特色产业合作社,发展矿区特色农林产业,推动矿区向生态经济产业型发展。由投资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原种等,以农民自有复垦土地为载体,发展订单式农业,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农民致富。

责任编辑:李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