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利用废弃矿区 矿坑变身工业园

2014年07月23日 9:2 86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从青州城西行5公里,就到了一座历史名山——峱(náo)山。
  这座山的名字十分生僻,估计走出这个区域,就很少有人能一下子念出这个“峱”字了。《新华字典》是这样解释的:峱,古山名,在今山东临淄一带。
  其实,在当地百姓眼里,这山没什么了不起的,既无奇峰怪石,也无幽谷隧洞,不过是一座乱石岗而已。之所以独享这怪异的名字,相传与春秋时期“齐王猎峱”的故事有关,“齐桓公礼贤下士纳宁戚”的典故也发生在这里。
  正是因为沾了王者的气息,以及这个流传千古的历史美谈,也就使这座看上去并不怎么奇特的山峦成为了历史名山。
  前不久,在青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金玮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这块充盈着浓郁历史色彩的传奇土地。金玮介绍,从上世纪后期开始,经过当地百姓的一番折腾,这座历史名山差点踪迹全无,彻底走进历史了。
  “开山采石,挖矿卖钱”,经济利益的驱使,会使人类蓄积于身体内的能量短期内产生极其强大的爆发力,数十平方公里的峱山,正是在这股爆发力的盲动中,“愚公移山”般地被夷平,留下的是遍地废弃的矿坑,满目疮痍。
  这样的地方还能做什么?
  
然而,在山东省潍坊市辖下的青州市,却将这样的地块派上了大用场,将这里打造成了峱山经济发展区。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宽阔道路和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漂亮厂房。金玮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已落户项目65个,总投资200多亿元。我们计划引入1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
  记者站在这块尚未完全平整的土地上极目远眺,尽管当天气压很低,有下雨的前兆,灰色蒙蒙,但还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憧憬。
  峱山传说和遭遇
  峱山的来历很奇特,相传春秋时期,青州西部淄河南岸的稷山附近,出现了一种形状奇怪的野兽,相貌狰狞,十分凶残,白天躲在山坳里,夜晚出来偷吃猪羊,糟践庄稼,闹得百姓不得安宁,他们上书请官府来打。
  在京城临淄的齐王知道后,便带上兵将亲自来剿杀怪兽。齐王在山顶上指挥,天黑前叫人埋伏在庄稼地里,约好发现怪兽点火为号,大家齐出动,将怪兽一网打尽。三更时分,那群怪兽不知有埋伏,又出来祸害百姓。兵将们从四面包围过来,远的用箭射,近的用刀砍,杀了半天,怪兽都被消灭了。
  天明后,大家发现稷山的南边和北边各多了一座山。北边的一座像是牛的形状,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牛山”。稷山东边齐王指挥猎峱的那座山,后来人们就叫它“行围山”,南边的那座山和怪兽的形状差不多,马不像马,牛不像牛,虎不像虎,猴不像猴,样子很不好看。文人们便用一个犬,一个丑,一个山,造了这个“峱”字,从此,那座山就叫峱山。
  峱山的地理位置也很奇特,四周都是山,峱山就坐落在中间的盆地里,而且和周围哪一座山也不相连,或近或远都隔着庄稼地。周围有八座山围绕着峱山,只有西北方向一条沟通往淄河。八座山围成了一块丘陵盆地,峱山便成了盆地中的绿岛,十分醒目。再就是青州的水系大部分都是往东流,惟有峱山周围的水是往西流。
  据当地传说,两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个山清水秀、古木参天的好地方,因离齐国京城不远,峱山自然就成了王公贵族的游乐场,从国君到大臣,都经常到峱山来游玩。据说齐桓公“礼贤下士纳宁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齐桓公征伐宋国回来时,从峱山下经过,正好碰上卫国的贤士、满腹经纶的宁戚,戴着破斗笠光着脚,赶着牛车,敲着牛角,唱着那首讽刺时政的《饭牛歌》也从这里经过。宁戚唱道:南山粲粲,白石烂烂,中有鲤鱼,长尺有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齐桓公听出了歌中的不满情绪,便向前去询问,宁戚显得很傲慢。齐桓公就叫人把他绑起来,并说要砍他的头,可宁戚一点也不害怕,在对话中齐桓公觉得这个人很有才能,遂转怒为喜,这时相国管仲又极力保荐,求贤若渴的齐桓公便把宁戚带入宫中,后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
  宁戚不负众望,在治理国家中显示了非凡的才能,特别是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得齐国的农业蒸蒸日上。峱山便与“礼贤下士”的故事一起名扬四海,流传千古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曾经树木葱茏的历史名山,却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强取豪夺中,变成了一个个张口朝天的大坑,再也寻找不到齐王的踪迹。
  2006年6月12日,青州电视台资深记者刘兴贵在峱山脚下的邵庄镇南文登村王大妈家拍摄的视频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看,全是土。没办法,我一天擦好几次,不管用。”王大妈用指头在桌子上一划,清晰的一道印痕。“孩子在城里打工谈了个对象,本来挺热乎的,但那女的来家一看,这里尘土飞扬、环境不好,回去后就跟孩子吹了。”
  王大妈的家沿公路,推开门,成群结队的斯太尔呼啸而过,烟尘不尽滚滚来。
  这就是峱山的真实写照。据称,当时包括峱山周边在内的采矿企业有600家之多。
  “靠山啃山”。上世纪50年代,当地人民公社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企业靠山吃山,大规模开采石灰石,留下废弃矿坑23处,面积2万余亩,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形成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当地老人称,“以前开山炸石,那可是政绩。”
  改革开放后,峱山周边的乡镇更是掀起了“啃山”热潮,而且愈演愈烈。不可否认,采石业的确曾经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乡镇财政的收入。
  但是,竭泽而渔式的无序开采,让这里的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超载超限车辆难以控制,道路不堪重负,被碾压得坑坑洼洼、遍体鳞伤。邵庄镇政府曾经动员镇机关干部,费了好大劲整修了镇政府门前的柏油路,结果只一天,就被运石料的车压得鼓一块凹一块。
  曾有人在《百度青州吧》上发帖:蜀道难,邵庄路更难。有人则赋诗:大风起兮尘飞扬,一路颠簸兮回故乡,安得坦途兮通邵庄!
  更让人忧虑的,原本植被繁茂、鸟语花香的郁郁青山,在机器的蚕食下,变得满目疮痍,不忍目睹。就连峱山这座声名显赫,享有专用字殊荣的历史名山,也面临着灰飞烟灭的命运。
  青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金玮指着远处一处孤独的突兀处告诉记者,那是作为历史印记特意留下的,峱作为一个特有的名称,是为峱山而造的,如果不留下一点,再过些年,这个字恐怕将从新华字典里消失了。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