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权价款改革走向何方

2014年07月22日 9:34 60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深层次原因剖析
  矿业权价款收缴扩大化明显违背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法规,对矿业权市场建设和矿政管理有种种负面影响,为什么不能得到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呢?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通俗的解读是:凡是存在的现象都具备所以能够存在的许多必然因素。有必要剖析矿业权价款扩大化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僵化,矿业权价款异化为补偿费漏失的补救。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建立于1994年。当时全球性矿业不景气,矿山企业很困难,矿产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同时出台,旨在树立有偿使用资源的观念,初步形成制度,因此费率定得很低。后来矿业形势好转,矿山企业利润增加,本来是应该增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额度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部门、地方利益之争,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始终调不动,于是各部门、各地方以各种不同的名目向矿山企业追加各种税费。矿业权价款的扩大化补充了资源补偿费征收的漏失。矿业权评估师协会2008年《矿业权价款评估应用指南》扩大了矿业权价款的定义:“矿业权价款,是由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确定使用的特殊概念,现阶段是指国家出资勘查投入的权益价值和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权人所分享的权益价值。”此种扩大化的定义代表了矿政管理部门的利益。
  第二,土地财政前行困难,矿业权价款充当后备梯队。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以及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促使地方另辟财源,土地财政应运而生。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形成土地财政依赖症。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逐步退隐历史舞台。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寻找新的财源,效仿土地财政的做法,以矿业权价款扩大化制造地矿财政。
  第三,招拍挂竞价高企,矿业权评估承受国有资产流失的压力。近年来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形势发展迅猛,有的地方突破按照风险程度不同规定的三种矿业权出让办法,实行一律招拍挂。通过市场竞价的成交价往往高于评估底价。有的理论认为矿业权价款就是市场认可的价格。然而在矿业形势过热的年代,竞价者出价究竟包含了哪些价值要素,企业和理论界都说不清楚。因此有的评估机构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采取宁左勿右的态度,评估矿业权价款扩大化。
  矿业权价款走到十字路口
  一条道路是回归矿业权价款的本源。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坚持矿业权价款的法定要件。开展对矿业权价款扩大化问题专项整治,维护国务院作为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唯一代表的行政权威,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制止矿业权价款扩张。摒弃各种为矿业权价款扩大化张目的错误理论。切实加强对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等中介组织的监管,依法规范其从业行为。
  另一条道路是顺应矿业权价款扩大化的现实,修改有关行政法规,把矿业权价款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功能合并,创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理论,改革评估与收缴方法,简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以新的制度设计理顺国家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第一条道路的理论论述很多,合理合法,但涉及多方既得利益调整,恐怕积重难返。第二条道路则涉及法律法规修改,得与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与矿产资源权益及其实现方式改革结合起来。做到矿产资源产权明晰、开采收益分配合理、矿业秩序良好、矿业社区和谐,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得及早谋划。
  纠正各自为政的现状亟待顶层设计
  对矿业权价款的性质、评估要领、改革走向存在认识分歧,导致各省区对矿业权价款的把握很不一致。通过省际交流模仿,不同时期又各有变化,走向还不一致,多数在扩大,也有的在收窄。这影响到矿业权出让转让制度的健康发展,是摆在矿政管理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无论如何,全国步伐不统一,置国务院三项法规于不顾,任由省区各自为政的现象应当尽快扭转,是修法还是护法,何去何从的方向性问题亟待顶层设计者定夺。□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