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精铜供应有望回归宽松

2014年07月01日 16:22 80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从4月中下旬开始,国内铜现货市场供应持续紧张,精铜现货升水升至1500元/吨以上。自4月16日以来,长江有色市场铜现货升水一路飙升,在4月28日一度升至1500元~1560元/吨,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打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铜现货升水在500元/吨以上持续不超过一周的历史惯例。截至5月20日,长江有色市场铜现货溢价依旧高达620元~780元/吨。由于现货高溢价,持货商并不愿意将铜拉到交易所交割仓库制成仓单,大多数都继续捂货不出。尽管下游采购不积极,但基于持有资金成本走低和对未来政策面的乐观,持货商还在继续囤货待涨。
  导致铜供应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部分铜冶炼厂减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精炼铜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23%,至58.43万吨,较3月份略微回落1.6%,产量为连续第4个月下滑。1~4月,中国精炼铜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43%,至223.53万吨,低于预期的8%。
  其次,一些铜精炼厂面临着废铜供应不足的困境。铜价疲软和信用紧缩令进口商降低现货采购,并惜售库存。据了解,由于国内房地产、基础建设等对成品铜的需求下降,国内成品铜的价格也上不去,人力成本又不断上升,废铜经加工后,也存在铜价低于铜产品生产成本的“倒挂”情况,企业生产的多亏的多,再加上货源紧张,因此,清远等地的再生铜产业面临着困境。
  再次,中国冶炼厂出口铜和转口贸易,导致大量铜被锁定在保税区仓库。在3月份铜价大幅下跌时候,由于铜内外比价持续走低,国内铜冶炼商签订了大量的铜出口订单。根据国内冶炼商的透露,3~4月份铜出口大约在月均15万吨左右,而5月份缩减至7.5万吨。
  最后,国储收储铜可能性和保税区融资铜锁定库存导致大量铜难以报关进入到国内市场。此前路透报告,一季度,中国国储收储了50万吨保税区的铜。这个收储消息未得到官方和现货商方面的证实。据笔者推测,收储可能性较高。在一季度,由于大量的融资铜进口,导致贸易商在保税区囤积了大量的铜。这时候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再加上中国信用违约事件爆发,大量的铜通过质押贷款或者开具信用证方式进口,贸易商面对汇率波动风险和投资的信托产品违约风险,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从而国储局为缓解更大规模的金融风险,从保税区收储铜。国储收储铜很大可能是作价采购,保税区铜库存并没有移动。加上去年遗留下来的50多万吨的铜,5月份保税区铜实际库存估计超过100万吨。另外,中国冶炼商出口的铜只是出口到保税区仓库,并没有实际流往海外,原因在于海运费等会侵蚀出口利润。因此,笔者推测这些铜一部分被融资贸易商锁定,一部分被国储作价收储锁定。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