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铜市:铜价继续高位窄幅波动 供应吃紧支持未来价格

2009年11月15日 11:58 49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宏观基本面上,本周(11月9-13日)宏观经济对商品仍然利多,工业增加值16.1%,投资33.1%,生产数据继续偏好,房地产虽然价升量跌,但对商品更看重新屋开工和投资,这两项都处于加速上升当中。消费物价仍为负,央行不会有大动作,M2继续上升。美国10月预算赤字为1763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500亿美元,解答了美国弱势的主因。商品近期表现强于股票。美国劳工部周四(12日)公布,美国11月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50.2万人,为1月3日止当周以来最低,预估为51.0万人,前周修正後为51.4万人.该数据令铜价跌幅收窄,并为美元提供支撑.

  本周铜市交投清淡,铜价继续于高位区间窄幅波动。其中LME三个月铜波动区间为6470-6670美元,上海铜波动区间为50500-51500元。LME持仓在前四天里增仓3400手。国内铜持仓减少1.2万手。本周LME铜库存增至40万吨以上,COMEX铜库存增至6.8万吨,上海交易所仓单也大幅增加,时处传统消费淡季,全球铜库存增加给市场形成压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对消费增加的预期仍给市场以支持。从长期来看,废铜和精铜矿供应紧张也给市场以支持。所以短期来看,市场仍会以高位震荡为主,以完成前10个月上涨120%后的调整。
  本周全球铜库存继续增加,淡季铜基本面过剩仍是最大的压力。其中LME铜库存超过40万吨,COMEX铜库存也增至6.8万吨,上海交易所仓单也大幅增加,库存仍在10万吨以上。时处传统消费淡季,全球铜库存增加给市场形成压力。最新消息,由于国内进口比值长期不利,目前已经出现国内长单回购的现象,国内保税库的铜也开始转向LME在韩国的仓库。中国方面,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铜产量再创新高,达到39.93万吨,同比增长28.4%。同时,中国非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降至26.3万吨,较9月份的39.9万吨下降13.6万吨,也远低于8月份的32.5万吨,由此推算,10月份中国精铜进口量将有差不多的降幅,可能降至15万吨左右。10月份中国废铜进口只有26万吨,远低于9月份的41万吨。进口数据的下降给国际铜价带来压力,但却使国内压力有所缓解,毕竟随着原材料进口的增加,中国冶炼产能将会受限,进口的减少也将使国内库存得到消化。
  经济上面,全球经济复苏的局面继续。本周的消息,10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高于预期的15.5%,为连续第6个月增速加快。前10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1%,虽然微低于前9个月的33.3%,但同比增幅仍扩大5.9%。10月份中国零售总额增幅再创新高,达到16.2%。国际贸易上,中国10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3.8%,降幅小于9月份的15.2%。中国10月份实现贸易顺差239.9亿美元,几乎为9月份129亿美元的两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继续好转之中,全球经济继续复苏,这将继续给铜市以支持。同时,罢工令铜供应吃紧:Vedanta Resources 旗下的Konkola铜矿场工人因薪酬问题展开罢工,令大部分设施停产.欧盟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工业生产较上月增长0.3%,较上年同期下滑12.9%,路透预估分别为增长0.4%和下滑14.1%.数据增加市场的正面人气.
  银河期货分析来看:中长期来看,基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继续,流动性也不会改变,铜的消费将会增加。从供应上看,最新Codelco与日本关于2010年的铜的贸易升水上调15%至75美元,表明亚洲地区需求仍将旺盛。现货铜加工费已经降至5美分/吨和0.5美分/磅,表明精铜矿供应的紧张,加上SPENCE铜矿仍在罢工等等消息,我们倾向于铜价的上涨之势仍会存在;短期来看,由于处于消费淡季,且前10个月涨幅超过120%,铜价处于调整之中。近期美元汇率成为铜市波动的直接因素,鉴于75失而复得,短期美元汇率仍会有所反弹,关键阻力位为60日均线76.54,如果此价位阻力有效,美元汇率仍难摆脱弱势,这将给铜价以支持;综上所述,在经济恢复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铜供应存在问题仍会给铜价以支持,我们倾向于铜的中长期仍然看好,但短期来看,由于时处消费淡季,铜价缺少上行动力,美元汇率成为铜价波动直接因素。估计近期LME铜价仍会于6370-6650美元区间波动,上海铜波动区间为49800-51500元。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