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再生铜为何提早步入“中年危机”?

2014年05月21日 10:16 35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清远再生铜产业,从小打小闹的家庭式作坊,一路走来发展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废铜加工、贸易集散地,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再生铜产业集群。清远因此也被誉为“中国再生铜都”,再生铜产业也一度成为清远最有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今年2月,有消息传出,清远云铜再生铜项目年后暂时停产,甚至停止了废铜的采购,行内外惊愕。尽管有媒体称,清远云铜的停产已经不是首次,去年五月份江西铜业清远再生铜项目一度停产,甚至更早在2011年下半年清远云铜也曾经停产。但是企业反复停产折射出的行业危机让人担忧。
  据某媒体公开报道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的清远再生铜产量逐年递减,分别为:86万吨、75万吨、68万吨、50万吨、42万吨和40万吨。让清远再生铜企更为焦虑的是,今年3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德国期间,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发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约项目中再生资源项目来自广东。作为此次签约的10个项目中唯一涉及节能环保的项目,中德资源再生基地落户广东揭阳。与名不见经传的揭阳相比,清远作为享誉多年的“中国再生铜都”难掩被“落单”的失落。

  原料短缺狼多肉少 三大因素致货源紧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走访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反映得最多的是货源少。废铜供应紧缺,迫使铜企削减产能。
  “我有一次去四会收铜,看到50多人在那里竞标,全是清远人。”焦老板是专门收购光亮铜的中间商。他称,目前再生铜行业货源少,可以用“狼多肉少”来形容。
  “肉少”的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海关“绿篱”行动规范废料,通关缓慢导致进口量减少。去年2月1日,海关总署在全国开展为期10个月的加强固体废物监管严打“洋垃圾”走私的“绿篱”专项行动。由于在操作层面的三个100%查验要求,造成通关速度减慢,货物滞留港口额外增加费用,加重了再生金属企业的资金压力。
  “海关查得太严了,以前查货柜时,基本上都不用怎么查的。现在查货柜,几乎每个柜都要翻开来看。时间长了,货柜就被滞留在港口。进口货物的质量也普遍不行,让生意更难做。”对“绿篱”行动,拆解户普遍这样反映。
  二是清远地区国际竞争力继续淡化。据《2013年清远市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报告》称,清远市再生金属产业在国际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东南亚国家,如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2013年,清远市乃至我国大部分再生金属企业的进口量大大缩减,而印度、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却伺机大量进口有色金属废料,对方门槛又低,还有补贴,原本进入中国的原料很快就流进了这些国家,助长了其发展态势。
  有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废金属约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而其他主要废金属进口国家进口废铜只有5%的税负,进口废铝零税负。有铜企称,这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三是海外国家重视再生资源,减少资源外流,而国内废铜需求大,自给率低,对外进口依赖度高。“以前货源价格意思一下就行了,现在外国人也学精了,不但压货要价还可能会掺假,导致铜含量不够,索赔起来麻烦,又增加时间成本”。在清远从事了十多年再生铜生意的曾老板说。
  对此,清远再生金属行业商会工作人员孔小姐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由于国外债务危机,经济环境不好,他们也重视再生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还研发了现代化设备。再生铜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也受到重视,也就减少了铜废料的流出。

  税负过重关税过高、盗贼猖獗让企业很“受伤”
  关税过高也是铜企抱怨较多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进口废铜的关税比较高。有企业称,在未核算通关费用之前,大部分品种的进口废金属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可是一旦加上通关费用,价格就立即形成倒挂。由于国内的废铜供应货源不足,清远铜拆解商的货源主要来自于国外,像曾老板、李老板在国外都有公司专门收购铜废料。
  “2005年、2006年时进口洋垃圾还有一点补贴,现在要收关税,一个货柜20吨要收5万元税,产品不一定能算出准确的出铜率,低的出40%的铜,好的60%—70%,都要考验眼力,一旦需要索赔必然亏本”。曾老板说。
  清远再生金属行业商会报告也提到,清远再生金属行业企业税负较重。综合企业所交税费,清远市企业所交税费比例占营业额的1.6%—1.7%,而佛山南海等地区的为1.2%—1.3%,平均每吨相差300元。加之佛山南海等地区同意将废六类的纳税主体放在整体税负较低的进出口公司,这较之前只允许废六类的纳税主体放在定点企业降低了很多的经营成本。
  还有清远市金融环境欠佳。一方面,企业融资困难,影响扩大运营。清远市银行的授信条件和授信额度,尤其是国有四大银行,较珠三角地区的银行差距大;另一方面,清远市银行的金融产品不够成熟,企业在外汇方面成本比其他地区较高,增加了企业资金成本。最后,银行普遍认为废五金拆解是高危行业,对该行业的支持态度很谨慎。
  此外,商会报告还提到盗贼猖獗给铜企造成损失。再生金属企业从国外订货到装货、码头上船、海运、香港转柜、香港转内河航运船、上国内海关码头、检验、出货,中间流程众多。近一年来,盗贼猖獗,企业进口高货值的货柜经常被盗。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广东失窃货物超过1000吨,清远企业货物损失超过500吨。
  价格倒挂4700元进4300元出 面粉贵过面包
  期货价与现货价倒挂是压垮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广东华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主要生产加工再生铜的成品,然后再卖给下游需要成品铜的企业。但由于精铜品质标准化程度高,生产跨度非常大,最后演变成进口原料铜的价格比加工完的成品还要高,出现严重的价格倒挂。
  “最近这几个月全是亏的,从国外拆解一吨铜线出来,4700元进4300元出。”曾老板说,他的货一般从澳洲运回到国内需要两个月时间,拆解10天时间就能完成,就在这段时间差里,铜价掉价了。
  尽管如此,铜企也不能压货。“因为资金要周转,工人不能等。我们只能希望不断的滚,滚到涨价的点,将原来亏的赚回来。”曾老板说,招工难一直存在,为了留住工人只能让他们有活干。
  据了解,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铜价就一直缓不过来。2012年春节后,3月份大跌,3天时间掉了4000多元。李老板称,这波大跌,清远再生铜企80%都亏本了。即使是从国外进货的老板也赔钱,只能硬着头皮做,他们买的时候就要高出一个铜点,拍卖至少要高出一个铜点,甚至两个,“狼多肉少”,赌行情的人基本就是赔。
  焦老板说,铜与市场经济关系非常密切,铜价甚至可以成为经济晴雨表。现在铜厂也有动力收铜,拆解户也是想做的。就是货少,收不到货。期货价格太低,收入不稳定,不敢做。
  市场混乱拆解户遍地开花 劣币驱除良币
  清远再生铜产业一直是两分天下的局面:园区与小作坊。在市场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园区内的铜企与小作坊式企业相争不具优势。
  据广东华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一相关负责人介绍,华清再生资源园区开全国先河,成功将零散手工作坊引入园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但目前园区内仅剩160多家拆解户。
  而那些不进入园区的私人作坊属于非法经营,无工商注册,且都是现金交易,无人管理,环境污染、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预计这样的小作坊拆解户在石角有1000家。但常年走街串巷收铜的焦老板认为,石角、龙塘这样的小作坊有三四千家。据了解,石角周边有三个集聚地:灵洲村、杰成、嘉利安,他们都是政府默认允许的拆解区域。很多拆解户集聚在这里。但这不符合国家要求,国家规定拆解户要在定点厂里,达到规模拆解量。
  据清远市再生金属行业商会提供数据显示,定点厂是需要环保部门认定的,清远目前有资格的废五金处理定点厂有25家,也就是说其他都是非法拆解。依照规定,再生铜企需要有定点厂的批文才能拿到货源。不过据一些企业和进园的个体户反映,一些定点厂拿着批文为周边的散户做“保护伞”,操作不规范,完全没有发挥环保效益。“定点厂要我们来用他们的批文去拿货,因为他们每年都有一定的额度要完成,我们自己的实力有限,在海外找货源也比较困难。”一位私人作坊的再生铜老板表示,园区外的作坊式散户们与定点厂之间算是“互惠互利”。
  “正因为这些不规范,对正规经营的企业打击很大,我们厂房每年维护要一千多万,还有安保人员、折旧费等开销加起来要三千多万,租金收入才两千万,总的算来是亏本的。”清远一大型园区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回顾
  “中国再生铜都”的荣光与困顿
  今年60多岁的李老板是地道的清远石角镇人,也是清远最早一批再生铜从业人员,至今已从业30多年,曾做过贸易、开过加工厂,目前做拆解商。他见证了清远再生铜行业的发展。
  1970s:小打小闹的作坊可加工
  李老板告诉记者,清远做再生铜这个行业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有好几家做冶炼的工厂,包括广州铜厂”。李老板说,当时大家加工的原料就是这些工厂丢弃的炉渣。“不需要花什么钱就可以拿回来,但要加工。先弄碎,用泥巴垒一个锅炉,再用煤烧,那时也没什么工具;铜也很便宜,最早是1000多元/吨,两三年后才到3000元/吨。这是小打小闹阶段,纯粹是为了赚点加工费。”到了80年代初期,开始有人做拆解电线、电缆、变压器,货源主要是靠收破烂收回来的,量很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清远在佛山南海的带动下,用上外国货源,也就是“洋垃圾”。
  2000s:全民做铜的辉煌时期
  到了2003年前后,石角、龙塘家家户户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李老板回忆,那时市场最旺,特别是2004-2005年铜价疯涨,从2002年1.5万-1.7万元/吨涨至最高峰时8万元/吨。“当时就像天上掉馅饼,不管会不会做生意,只要把钱投进去就稳赚。”由于铜涨得快,一些会做生意的人,1万多元/吨买进来,等到6万-7万/吨才卖出去,有的人放上100吨、1000吨,每吨赚几万元,成就了一批暴富的人。
  此后以洋垃圾为原料,以拆解业为基础的家庭式再生铜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但落后的焚烧技术、长期缺乏监督管理,造成当地空气污浊,污水横流。2005年前后,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清远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广东省环保局等部门要求整改的名单中。
  2007-2010年:再生铜企业进园区
  随后,清远市政府提出了“入园经营、圈区管理”的整体治理思路,计划将小作坊全部纳入产业园进行集中管理。2006年,以华清循环经济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应运而生。“后期天津、宁波、江西等地类似的园区都到华清来取经,希望复制或借鉴经验。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华清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废旧金属拆解企业和再生铜深加工企业相继进入园区,清远再生铜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我国铜工业龙头企业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大冶有色纷纷落户清远。还有华鸿铜业、同兴铜材、胜利铜材等多家铜企业扎根清远。
  2007年,清远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再生铜都”荣誉称号。2009年,清远年产再生铜达75万吨,占全国再生铜产量的三分之一。再生铜产业已经成为清远规模最大、成熟稳定的产业集群,并形成了一条进口-拆解-粗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清远市的支柱产业。
  2011年至今:再生铜产量多年下滑
  然而,今年2月,“清远云铜再生铜项目年后暂时停产,甚至停止了废铜的采购”的消息再引起行业关注。更有业内人士认为,清远再生铜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事实上,从2012年初开始,陆续有媒体报道称,清远石角一些从事废铜加工的企业纷纷关门大吉。当时清远市再生金属行业商会会长黄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从2011年的八月份以后到同年底这段时间,基本上清远有百分之六七十铜企都处于停产状况。包括清远云铜也在其中。到了2012年初,企业的开工率可能达不到50%。”
  据某媒体公开报道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的清远再生铜产量逐年递减,分别为:86万吨、75万吨、68万吨、50万吨、42万吨和40万吨。作为享有“中国再生铜都”美誉的清远地区,再生铜产量已连续多年下滑。
  “现在做再生铜的人少了三分之二,有的倒闭后去打工了,有的亏了就走,这种情况超过一年,现在第四年。”李老板说。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做代收铜生意,当年1.5万元/吨铜价时,做一吨可以有500元的利润,后来竞争厉害,到铜价6万元/吨时候才赚100元。利润不断被摊薄后只能另谋出路,于是转入生产环节,办了几年也没赚钱,2008年全亏了。从2009年才开始进入拆解行业,并在国外办了公司。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