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大地的绿色矿业音符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管窥

2014年05月13日 9:14 72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当不少地方的人们正不堪雾霾频繁侵扰之时,东南沿海的福建却早已徜徉在青山碧海白云飘的“仙境”之中,让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记者有些“羡慕嫉妒恨”,并笑称待久了可能要“氧气中毒”。
  福建是一块宝地,下有矿,上有温泉;东临海,西北环山。没有盲目跟风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福建省希望立足自身地质特色、搞活地域经济。福建省省委书记尤权的一句话铿锵有力:“应该把生态变成我们自身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怎样扭转总处在生态对立面的传统矿业、如何让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建设“生态省”的大局?无疑,这对于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来说,是一个不小但却必须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福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以“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地质环境”为核心,持续推动和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广义地质等工作,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支撑,取得了骄人业绩,让人感叹不已。
  促白复绿
  “矿生城兴,矿竭城衰”。我国很多老矿城已经或正在上演着这样一出出从“疯狂的石头”到“寂静岭”的剧目。它让人们看到,“就矿搞矿”不仅把矿业行业做“死”了,也扼杀了地方发展的其他可能路径。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福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我省不主张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模式,也不会走牺牲环境换GDP的老路。现在福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生态省’,就是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江敦岚对记者说。
  “生态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福建省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张玉珍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样说。据国家林业局2013年12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为65.95%,连续36年保持全国第一。
  在赶往龙岩采访的高速公路上,记者曾就偶然看到的一座“怪山”询问同车的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同行人员。他告诉记者:“那就是过去挖山开矿的遗迹。别看现在福建生态环境好,10多年前因严重的无序开矿和取石破坏,很多山头被整个削去,留下白色的山体,触目惊心。后来,省里下大力气治理,我们都没想到能恢复成现在这样!”
  江敦岚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开展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治理,构建激励机制,从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扶持企业,分类开展示范治理补助和“以奖代补”,重点补助“两沿一环”(沿江、沿路、环城)、区段敏感和面积较大的挂白点治理,并带动市、县按1∶1投入配套资金,确保经费投入渠道稳定。
  江敦岚说:“在政策上,我们从严审批,对探矿权进行收储,做到动态监管;强化矿产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做到常态化、规模化,并延伸下游产业。在资源综合利用上,要求2020年年底,所有在采矿山达到‘三率’要求。在矿政综合管理上,做到依法依规、提高信息化程度,‘探储采查治’五环节全程监管,严厉打击违法开采活动,变‘一家管理’为政府牵头。”
  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对在采矿山和废弃矿山分类实施了以下政策——
  对在采矿山,该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并将恢复治理方案作为核发采矿许可证和采矿权人年检的必备要件。对已完成阶段性恢复治理的矿山及时组织验收,及时返还保证金,实现保证金“有进有出,良性循环”。对废弃矿山,制订实施“全省矿山复绿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厅领导为组长的“福建省矿山复绿行动”领导小组。
  “我们不仅要做找矿、开矿的能手,更要做好后续工作,争当护绿功臣。”面对记者关于怎样看待生态矿业的提问,福建省一些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的领导不约而同地道出了这样的心声。
  为了充分调动矿山环境治理中各要素的积极性,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建立起多元的治理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引入各种投资主体,开展废弃矿山开发利用,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分类鼓励废弃矿山重新开发利用。
  漳州市国土资源局实行领导挂钩负责制,定时每10天对各县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进度进行督察通报。在管理上,其还“奖优罚劣”,对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反之则进行倒扣并追究领导责任。在治理方式上,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地灾治理相结合,对既是青山挂白点又是地灾隐患点,采取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将矿山开采后留下的平地规划为工业项目用地,用优惠政策吸引工业项目建设;与城镇美化相结合,在植被恢复基础上建设公园等休闲场所。
  “我们将在今年6月前建成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起省、市、县、乡、矿山业主五级联动的矿山地质环境在线管理系统,实现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一张图、一体化’,全面实现‘矿山复绿’。”江敦岚充满信心地说道。
  据记者了解,为了保障地表生态不受到矿山开采的破坏,福建省鼓励矿山企业将露天开采改为硐采或地下开采,并正在永安等地施行石材等矿产地下开采的试点。地下开采,边采边充填,既充分利用了矿产资源,又保护了青山绿水,两全其美,这比简单地关停更具实际意义。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