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亚太地区最大”铅锌矿区之变

2014年04月30日 10:57 70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一望无垠的银白色沙滩上,几个小朋友正兴致地玩着沙滩足球,不时传来嬉笑声。一旁,几辆沙滩车整齐地摆放着,等待游客的光顾。
  很难想象,这处位于湖南临湘市桃林铅锌矿数十年来开采形成的尾砂库,如今成了旅游胜地。一到周末,银沙滩上满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采访报道组记者近日来到这里,更是见证了,当年“谈库色变”的铅锌矿区,经过初步治理后,周边的河流、地下水源的质量正在逐步改善,周边居民的农田也已逐步复耕。
  山丘沟壑中的“江南大漠”
  桃林铅锌矿是国家“一五”计划中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始建于1956年,属国家大I型采选综合企业,曾是中国采选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号称“亚太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区。
  上个世纪80年代,桃林铅锌矿达到鼎盛时期。1959年至1998年,这个号称“亚太地区最大”的矿区,年产量100万吨,产品直接输往全国各地。建矿数十年来,该矿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材料,为建立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原企业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污染。根据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院编制的《岳阳市桃林铅锌矿地区重金属污染“十二五”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统计,由于长期工业废水的直排及历史废渣的无序堆放,该地区历史遗留固体废渣约95万吨,历史遗留尾砂4500万立方米,被污染土壤面积达13000亩,其中严重污染超5000亩,新墙河50多公里水域严重污染,工业废渣长期堆放,抬高河床,影响行洪。
  地下水、地表水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每日百吨的尾砂,经洗矿管道输送到山丘间的渔潭尾矿库。年复一年,山丘沟壑不断被尾砂填埋起来,形成了几十米深的砂堆。矿砂充满山丘沟壑之中,绵延数公里,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人工沙漠,素有“江南大漠”之称。
  据了解,尾砂库建于1959年,汇水面积5.52平方公里,2003年该企业关闭破产后,尾砂库移交给现今的桃矿办事处管理。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