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需求下降 有色行业亟待进出口政策支撑

2014年04月18日 10:47 80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铅锌冶炼企业面临“两难”
  全球及我国铅锌产能分布不平衡。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铅锌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但是长期面临着铅锌冶炼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目前,我国铅锌冶炼企业的资源是“三分制”:约1/3的冶炼企业全部依靠外来资源;约1/3的冶炼企业有20%的资源自给;约1/3的冶炼企业有50%的资源自给。伴随着我国冶炼产能的增长,国内精矿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加之国内铅锌富矿大幅下降、贫矿增多,对进口矿的依存度进一步增强。
  受不同税制和税率等因素制约,我国原料进口的采购价格高于国内销售价格,倒挂现象严重。同时,我国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采取抑制性政策,在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精炼产品基本无法出口。因此,当前我国铅锌冶炼企业不仅原料紧张,而且需求不旺;加之我国的货币政策,部分企业减产和停产愿望较强,使得铅锌冶炼行业面临需求疲软和原料紧张的双重挤压:一方面,国内精矿产量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进口矿价倒挂,严重削弱其盈利能力。
  因此,铅锌行业发展亟待政策松绑。笔者建议:取消铅锌原料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后视情况再进行调整;取消铅锭的出口关税,并增加铅锌和小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如此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而且有利于重建国际铅锌市场平衡,提高我国铅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化解产能过剩,提高产业发展素质,鼓励对再生铅的利用,扩大资源供应空间。

  钼产品贸易处于尴尬境地
  在出口方面,由于出口关税较高,加上关税后的钼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钼产品大多数为伴生钼,生产成本较低,导致我国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产品无法出口。而进口方面,由于进口回来后,加上进口环节增值税,导致钼产品进口价格又高于国内产品价格,无法正常进口。
  同时,政策刚性约束使得我国钼业经营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出口方面,我国钼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加配额加关税管理的政策体系;进口方面,实行进口关税加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体系,导致钼产品进出口贸易基本处于“死亡”状态。尽管也有国际市场需求变小及国外钼矿作为副产品使得价格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进出口政策约束,使企业不得不放弃国外市场而转战国内,处于封闭经营状态。
  因此,钼业发展亟待政策组合支撑。笔者建议:取消钼产品的出口关税;限制新矿山开发,控制总产量,并择机收储钼资源;提高钼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环境保护;提高钼的产业集中度,以国有控股大企业为整合平台,在政府主导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国内的钼资源,增强国内钼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价权及话语权,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的大环境。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