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关键在机制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沁新

2014年03月11日 9:19 18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定律两会专访

任沁新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对国企改革的体会最深。在两会召开之际,记者采访到了这个“跑”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前沿的企业家。谈起国企改革,他说:“改革对企业的影响最大、最深,因为现在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来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的,而经济体制改革都会触及到企业,但国企改革往往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
  这次两会,任沁新带来的建议正是有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他从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在重大科学发现、重大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允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和管理层持股,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完善国有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促使破产企业依法、有序退出;从制度上解决知识参与分配、知识资本化问题,允许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制度突破,率先实行高技术、高技能、国际化人才延迟退休政策;建立以价值考核体系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任沁新表示,经济要有活力,首先是企业要有活力,尤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要有活力。毫无疑问,中国近些年创造出来的发展奇迹离不开国有企业的贡献,但国企改革仍然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喊了多少年了,效果并不理想。国企改革不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就很难实现,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就缺乏坚实基础。“企业不活,经济怎么活?企业不兴,经济怎么兴?”任沁新的话语掷地有声。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最终的活力在企业,而企业的活动在于改革。国企改革关键在机制。任沁新说:“比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应该做到有进有退,有生有死,优胜劣汰,但现实情况是,有些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包括经营不善、扭亏无望、资不抵债,失去竞争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该退的退不出,该关的关不了,该破的破不掉,经济结构怎么调整?市场怎么能有活力?改革任务艰巨,但是不管再艰巨、再难,看准了就要去做。”
  从中信重工来讲,是一个A股上市公司,也是国有控股企业。在改革中,要统筹兼顾大股东的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企业发展的自身利益和员工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
  在谈到如何更好培育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时,任沁新说:“就是要不断寻求观念突破,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的战略升级。”正是在这种战略导向下,中信重工正在强力推进三大转型:从装备制造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型,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内向型向国际化转型。同时,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矿山、冶金、有色、建材煤炭、节能减排、大型铸锻件等领域的商品、工程与服务,正在形成“为全球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全新商业模式。
  任沁心说:“要靠技术、创新能力去创造新的需求,才能引领市场,去占有别人没有的市场份额。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