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化解产能过剩(直面“深水区”)

2014年03月07日 9:0 15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4年两会热点聚焦

  新闻回放:2013年10月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力求积极有效化解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2014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化解水泥平板玻璃产能过剩工作。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青海代表
  新增产能要坚决“关闸”
  化解产能过剩的首要问题,是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必须彻底抛弃“拼投资、拼规模”的老路,低效产能坚决不能再要,重复产能也坚决不能再建,新增产能要坚决“关闸”,否则只会令产业形势雪上加霜。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关键是遏制地方的“GDP冲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限产的政策出台多年,但还是年年限、年年增,这些行业资金密集、经济体量大、GDP贡献率高,备受地方政府追捧是重要原因。对严控新增产能政策,有的地方阳奉阴违,有的地方干脆束之高阁。国家应当尽快改变以GDP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建立以投资效率为标尺、科学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考评体系,从根源上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支持。严控新增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目前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兼并重组等是有效的实现途径,应当积极研究成功的兼并重组案例。
  太原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晓波代表
  亟待建立退出机制
  破解产能过剩难题,需要寻找一条科学合理的产能退出路径。大多产能过剩的行业,都面临转产难题:人员安置任务大、债务负担重。
  产能退出机制应该重点考虑就业、金融等制约因素,政府要对化解产能过剩产生的失业、生活困难问题兜底,要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强化再培训、再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甚至可以考虑对在吸纳这类失业人群再就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于自谋创业者,也可以在金融信贷、税费减免、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控制债务风险方面,中央要尽快研究退出产能的金融政策,可以适当给予支持。大多数产能退出任务重的地区,也面临断臂之痛:产能过剩的行业多是地方的支柱产业,一旦大批产能退出,新的产业不能及时跟进,地方经济发展势必伤筋动骨。产能退出机制中,中央财政要对退出产能集中的地区给予财政扶持,妥善处理好大规模产能退出期间的地方发展问题。
  江苏省徐州市市长朱民代表
  核心是打破利益藩篱
  在大多数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消耗多、污染大、生产效率低的落后产能比重较大,淘汰落后产能,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内容。在健全的市场环境中,落后产能理应被自然淘汰,但在当前,技术先进、污染小的先进产能不一定更赚钱,落后产能却往往“活得更好”,这是为什么?环保执法不严,企业税费标准不一、社会负担轻重不均是主要原因。
  淘汰落后产能,核心问题就是打破利益藩篱,严格把好环保关、能耗关,该淘汰就坚决淘汰,不能姑息。在公平竞争方面,政府要严格执法、公平税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先进生产力的竞争力充分施展。助推“良币淘汰劣币”,要避免“一纸通知、一关了之”的行政手段,而要灵活运用阶梯电价、水价、税费等经济调节手段,抬高落后生产力的生产成本,加速淘汰。
  安徽省铜陵市市委书记宋国权代表
  倒逼机制促产业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应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倒逼机制加快调整与转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强化源头控制作用,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快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结构节能。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导企业主动调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前景的行业,政府的职责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