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三大产业打造千亿企业

2013年11月25日 10:34 121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345441

大冶有色武汉研发大楼。

345442

公司铜冶炼澳斯麦特炉主厂房。

345443

大冶有色铜山口矿选矿生产现场。

  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目前,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寻。
  构建千亿元企业是大冶有色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的增长目标。打造千亿元企业,也是时代赋予大冶有色的神圣使命,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五个有色”的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冶有色在历经60年的岁月征程后,走到了历史发展新的起点。现在,他们正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结构调整推动各产业协同发展,为实现千亿元企业目标奋勇前行。
  实施多金属开发
  壮大有色金属产业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就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铜为主,在钛、铌、钨、钼等金属开发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正是大冶有色实现有色金属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有效路径。
  大冶有色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完善冶炼生产系统,努力做大做强铜板块。按照扩大自有资源,控制周边资源,寻找接替资源、开发海外资源的战略思路,大冶有色在实施多金属开发战略的同时,采取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占有和控制资源。
  在矿产资源控制上,公司按照“主导与参与相统一”、“近期与长远相统一”、“重点与多样相统一”、“找矿与开矿相统一”的“四个统一”,实行了“参股、控股、长期合同”等控制资源的三大策略。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成立矿产资源部和矿山建设指挥部。在完善组织构架的同时,明确“四个责任”工作机制,即明确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协作部门的主体责任;明确相应的权力范围,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过程控制的履职责任;制订了长期目标和阶段目标,将年度工作目标具体到责任人的目标责任;实施绩效考核责任,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各项工作指标进行细化。
  要主动“走出去”寻找矿产资源,才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公司在新疆、西藏等地的矿产开发建设正在进行;国外,吉尔吉斯斯坦、蒙古、菲律宾等国的资源开发也有良好的进展。
  通过走出去,公司的资源占有量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力争再用两到三年时间使自产矿山铜达到5万吨。此外,经过兼并重组,力争自产矿金属量达到10万吨。根据集团战略部署,未来将走进非洲开发资源,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资源的控制总量达到1000万吨,从而实现在资源开发上质的跨越。
  与此同时,不断加快矿山建设步伐,积极并购现成项目,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公司选择“永久阴极”工艺技术,采取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定位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建设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使阴极铜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国际一流水平,配套建设攀宇工业园20万吨阳极铜项目,进一步优化冶炼生产系统,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矿山建设上,公司矿山铜生产能力由目前的2万吨/年提高到5万吨/年,努力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其中,铜绿山矿矿体开采工程、铜山口矿深部开采工程以及新疆乌恰铜矿建设项目等三个重点工程,总投资19亿元,都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做大做强稀贵金属板块。在稀贵工业园一期建设完工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实现年产黄金20吨、白银1000吨的生产能力,同时扩大铂、钯、硒、碲、铼、镍等其他稀贵金属产品的生产能力,年营业收入达100亿元以上。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之成为公司重要的效益增长点。此外,还大力开展金银深加工,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开发投资金条、纪念金条及黄金、铂金、白银饰品和工艺品。
  完善公司产业链,努力做大做强深加工板块。公司开工建设30万吨低氧铜杆项目,并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开展高档铜箔、铁路导线、合金铜管、超高压电缆等项目前期研究,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设两到三个深加工项目。铝加工方面,投资10亿元重点发展与汽车产业配套的铝合金锭项目,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外壳、轮毂等。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铜深加工40万吨、铝加工50万吨生产能力。
  在做大做强稀有金属板块上,公司加大钛、铌等资源的开发,努力做优稀有稀土板块。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大力开发省内竹山、枣阳等地的稀有金属资源。实施枣阳金红石开发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形成年产金红石精矿5万吨、钛白粉4万吨的生产能力,并积极筹划二期、三期工程,发展钛冶炼和精深加工。发展铌—稀土加工项目,加快铌、钕等稀有金属材料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尽快开发出铌、钽、铟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将稀有金属板块打造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极。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