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训:化解产能过剩 推出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

—— 陈全训在三届六次会长会暨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09月03日 15:27 121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342216

  刚才盛华仁副委员长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有色工业的发展,以及如何办好协会,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对我们做好行业和协会工作很有启示,请大家下午就此发言讨论。会后,协会领导班子将认真组织学习贯彻。
  下面,我通报一下今年以来行业的运行情况,提出今后几个月协会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并联系协会实际,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一些看法,请各位会长、专家讨论。
  一、当前行业的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喜忧参半”的特征。“喜”的是,虽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但行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平稳,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忧”的是,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底部震荡,经济效益下滑成为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当前行业运行情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生产经营总体平稳,企业效益持续下降,产能过剩依然突出。
  首先,生产经营总体平稳。1~7月,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比全国工业企业高出3.8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287万吨,同比增长10.3%。进出口贸易总额91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进口额同比下降6.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投资出现两个特点,一方面是冶炼投资仅增长2.2%,增幅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是加工项目投资大幅增长,增长45.3%。值得重视的是,其中80%是民营企业投资,大部分投在高档次的深加工项目。这些项目效益都比较好,如鼎胜集团在河南投资的20万吨铝板带加工企业,订单多得加班加点都完不成。从投资的情况看,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成效。
  其次,企业效益持续下降。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有色企业积极化解产能过剩。部分电解铝企业采取减产、停产措施,高成本产能开始逐步退出市场;铝结构车辆、铝合金电缆等应用取得进展,带动了国内有色金属消费。但是由于价格在低谷运行,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刚性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依然在滑坡。上半年,8460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81亿元, 同比下降10.9%。6月末,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1.8%;亏损额210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614家国有控股企业仅实现利润14亿元,而亏损面达45%。
  第三,产能过剩依然突出。电解铝等部分有色金属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没有明显变化。有的地方听说要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总体方案,加紧上项目。如有的地方原计划分三期搞300万吨电解铝,现在三期合成一期上,导致退出的速度赶不上增加的速度。另外,多晶硅、镁等品种过剩的情况也很严重,镁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0%,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仅有30%,是全国工业小类中,产能利用率最低的一个。我看到一个材料,徐匡迪同志说,治理钢铁产能过剩需要5~10年。有色金属同样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所以,越早下决心,越早动手,就越主动。
  从当前情况分析,未来几个月,行业运行将继续延续前一段的基本走势,不会有大的变化,总体可以概括为“两个10”:全年有色金属生产增幅将保持在1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下滑将超过10%。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都就经济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下半年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要摒弃单纯依靠“量”的扩张发展的旧模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才是正途。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要真正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对当前行业处于的发展阶段,有正确的分析认识。一方面,要看到行业发展的空间还远远没有饱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等,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发展工业、发展实体经济仍然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行业发展前景要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一个时期的增长动力正在消失或削弱,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刚才,盛华仁副委员长对行业今后发展从抓扩大内需,抓技术进步,抓资源保障,抓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抓强化科学管理、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抓压缩过剩产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对这六个方面认真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