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2013年LME亚洲金属年会看点直播

2013年06月25日 17:6 120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会议背景】

       去年港交所斥巨资收购了伦敦商品交易所(LME),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6月25日,香港交易所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举办的LME亚洲年会在香港召开。据悉,为期一周的2013LME亚洲年会以“开拓新天”为主题,数百位全球金属市场业界翘楚将聚首香江,探讨业界最新发展动向以及亚洲区内,尤其是中国内地的机遇。会议围绕人民币产品、内地与香港合作探索、内地市场发展对商品前景的影响等议题做出深入探讨。

      【最新报道】

  LME东进刺激内地商品交易国际化

     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尚在筹建的“东翼”,正被各方赋予越来越多的重任。
  对于港交所而言,它是未来的盈利动力和发展平台,对内地商品交易所而言,是其推进国际化的跳板和契机,而在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看来,这只“东翼”更重要的重担或许是建立起成功的“香港模式”,并将香港模式推广、复制到全球其他中国有需求的商品交易所。
  “中国一直是全球金属使用量上的创造者,价格上的接受者。”6月25日,李小加在香港举行的LME年会上表示,希望收购LME能够帮助中国接近定价中心,让买卖双方发挥其影响力。
  而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张凡看来,从价格的接受者向制定者身份的转变,要与国际化联系起来。富瑞金融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金属及商品期货主管石成虎则认为,港交所收购LME是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化最合适的时机,可以做出一些实际的动作。
  “港交所为我们在开放上走出新路。”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刘兴强也持类似观点,他将会与港交所在大宗商品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寻找商品交易开放的突破口,推出一个监管、投资者、业界均能认可的方案。


  望突破国际化
  对于国际化的渴求,体现在每一个与会交易所代表的言语间。
  “国际化流通本来就是(大宗)商品(的特质),作为规避风险的工具或者发布价格信息的平台,不国际化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刘兴强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产品举例指,目前在交易的大豆和棕榈油中,中国大豆进口量约占全球60%,而棕榈油则几乎全部是进口的,商品期货从其本身的特点上来看不可能封闭。
  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成为多种大宗商品最大的生产、消费国,也带动了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国际化,境内的商品交易所也已做出一些努力。去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与20多个国家签订合作备忘录,研究合约互挂等问题,但“该做的依然有很多不能做”。
  “到了具体的部门,就会觉得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认为内地期货市场历史短,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大,尽管现在境内交易所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定影响力。”刘兴强指出,境内外商品期货市场仍有明显不同,境内投资者中95%是个人投资者,5%是企业,机构投资者是空白,而境外市场则以基金、投资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为主,这也难免让监管者担心放开市场发展后对个人投资者会有何影响。
  相比较欧美成熟的大宗商品市场,中国内地无论是交易所还是大宗商品市场都还年轻,不过,在张凡看来,这并不应该成为国际化的阻碍。
  “内地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化基础。”张凡认为,中国内地期货市场从一开始就是借鉴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在市场的组织结构、结算、交割等相关制度方面都是借鉴成熟市场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整个市场在框架方面和成熟市场是相通的,在其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国际化没有必要推倒重来。“内地确实自身有一些有别于成熟市场的特殊制度安排,但这些并不构成内地期货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障碍,甚至有可能还是对成熟市场的制度丰富。”
  而在境外机构看来,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内地商品期货市场还需要面临诸多改变。
  “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内地(商品)交易所和监管者需要面对国际监管者和监管环境,要考虑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环境、竞争、市场要求等,例如在收费上,内地现行的收费标准就偏高。”石成虎指出,国际化意味着自由市场和全面竞争,中国内地期货市场在渴求国际化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应对新的市场要求。


  内港产品互换?
  “LME现在更接近上海期交所,一些新的概念、新产品可能在二者之间推出。”石成虎认为,过去无论是上海期交所还是LME的价格都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市场,某些时候,中国因素在LME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但港交所收购LME之后,会有更多本土和国际投资者进入上海,令价格更有效。
  石成虎认为,如果两地产品可以互换,内地投资者就可以接触到LME的产品,LME的产品也可能有渠道进入中国。
  即便抛开LME因素的影响,内地期货市场也在积极寻求产品创新。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表示,在对中国期货业的10年规划中,提出了从期货到现货、从场内到场外和从境内到境外的发展主线,研究推动场外衍生品的发展,特别是商品衍生品。
  “产品创新是一个交易所的发展龙头,(郑州商品交易所)今后在产品创新发展上,一方面是拓展产品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更多开发能源、化工产品,包括建材类产品,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开发更具有金融属性的衍生品,商品期权等新的衍生交易工具,包括商品价差期货、商品指数期货等。”张凡表示。

 

[1][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