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铅蓄电池产业的品牌格局

2013年03月15日 8:49 76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电动自行车用电池产业近年来的洗牌愈加激烈,尤其自去年九部委铅酸蓄电池产业大整顿之后,铅酸蓄电池企业由原来的2000多家锐减到了300家左右,电池品牌几何递减的速度并不亚于整车品牌几何递减速度。值得一提的是,虽说现有电池企业近300家,但真正能让行业人士耳熟能详甚至记忆的不过区区“天能、超威、汇源、昌盛、新需能、铁鹰、海宝、京球、丰能、振龙、新诺力、悍豹、王马、润峰(锂电)、华富、皇中皇、浦能、海能、日久、旭派、超杰、苏中、亚亨”等二十余个品牌,而若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上来看,能真正发挥“影响力”作用的品牌又缩减了一半,不少企业和品牌已在惨烈的行业洗牌中名存实亡。电池产业的品牌集中度已远远高于人们的想象。而在人们所认知的电池品牌当中,天能、超威则以上市公司的实力和雄厚资本成为电池品牌中的两大巨头,而无论是其规模效应、发展模式还是市场主导权,他们都可以为其他电池品牌提供可资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发展模式
  天能集团成立于1986年,主要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集新能源镍氢、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再生铅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绿色动力能源制造商。天能集团通过不断扩建或装备提升,目前拥有浙江长兴煤山、长兴吴山、江苏沭阳、安徽芜湖、安徽界首五大生产基地,总资产近60亿元。除此之外,天能集团启动了河南濮阳第六大生产基地的建设,总投资人民币达30亿元,将在5至6年内分阶段投入。天能集团通过不断地“自建工厂”扩大产能,形成“规模效应”,其铅酸动力电池年产能2010年为4900万只,2011年便以32.6%的增长率增至6500万只,而今年预计将达到8000万只,明年产能将到1亿只。受“规模效应”之便,天能公司主导产品电动车动力电池的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另一个上市公司超威的发展模式与天能稍有不同。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总部也位于浙江省长兴县,经过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超威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动力型、储能型蓄电池研发和制造的全国行业龙头企业、香港上市公司、全国电池行业11家发起清洁生产倡议单位之一。作为电池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超威电池的产能也得到了急剧扩张,与天能产能扩张的模式不同,超威的产能扩张主要是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进行的。除了2011年收购了安徽永恒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湖州长广浩天电源有限公司、浙江长兴金太阳电源有限公司,获得数百万的产能激增外,近期,超威更是动作频频,入股了振龙、昌盛、新需能等知名电池企业,产能得到进一步扩张。此种产能扩张方式同样为超威带来了“规模效应”,5600万只的电池总产能(2011年)已足以令其扬眉吐气,而今年其电池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7500万只。大有与天能分庭抗礼、划江而治之势。
  无论是“自建工厂以扩大产能”还是“以‘兼并’、‘联合’的方式获得产能的急剧扩张”,天能、超威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规模效应”——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提高效率,节省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如果把目光投向家电行业,我们不难发现格力、海尔的发展模式与他们的发展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相继在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巴西、巴基斯坦和越南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扩建工程,通过不断“自建工厂”,格力规模在国内空调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以“规模效应”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5.17亿元,净利润52.37亿元,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而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产业扩张则以多元化为模式,在进行多元化扩张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选择了“并购”这一方式,包括整体兼并、投资控股、品牌运作、虚拟经营等形式。海尔的“并购”产能扩张同样带来了明显的“规模效应”,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