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振兴有色执着前行——记原铜陵有色公司总经理刘玉恩

2009年10月07日 11:19 205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从山城铜陵,到繁华上海,炎炎8月,在铜陵有色控股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踏上千里之旅,去拜访一位老人。一路的阴晴急雨,让8月的这一天有些特别,也让我们的行程几多意境。
  60年的风雨兼程中,总有一些事让历史铭记,也总有一些人,我们不能忘怀。
  刘玉恩,这位放弃北京的繁华,扎根铜陵有色30年、立志产业报国的老派知识分子,勇立潮头,以新锐的姿态,对创新、发展念兹在兹,使背负着计划经济沉重负担的老国企,在残喘中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步履矫捷地创下中国有色行业史上历历可数的标杆似的诸多第一——全行业第一家新模式办矿的成功、中国铜业第一股的惊艳上市、有色行业最大的合资企业的建立……铜陵有色逐步担当起民族铜工业的大梁。创业的种种艰辛、成功的几多开怀、离任后的依然牵挂,尽在那拳拳之心。他即是我们此行的拜访对象。
  
  一、满腔抱负,他从京城来到铜陵
  
  见到刘玉恩,是在铜陵有色上海公司。华发霜染,却步态轻松,语调不高,却温婉有力的他,那洗尽铅华后的平和、朴实而不失气象,令人敬意犹生。简短的问候后,年届70的刘老,用他未曾改变的山东乡音,为我们讲述了他与铜陵有色、中国有色的深深情结。
  1957年,刘玉恩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因品学兼优留校任教,此后,又调往北京矿冶研究院任技术员。时值文化大革命,被蔑称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动乱中已无事可做。空有满腹才华、满腔抱负的刘玉恩,苦闷中,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到基层去。“当个工人也好。只要能做点实事,也不枉一生啊。”忆起当初的情景,刘老仍无限感慨。1969年,北京组织人员疏散离京。刘玉恩所在的矿冶研究院也要疏散一批人。一直想到基层的刘玉恩借此来到当时穷乡僻壤的铜陵有色。从此,他将郁积已久的热情,源源不绝地倾注于这片土地,生命的张力在与铜陵有色的交融中尽情彰显。
  从技术员,生产处副处长、处长,刘玉恩一步一个脚印,全心投入,他是如此珍惜每一个学有所用,并得以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几年后,刘玉恩来到更为偏僻、艰苦的铜陵有色凤凰山铜矿。那时文化大革命已开始6、7年,凤凰山矿已采掘10来年,采掘失调,生产被动,正是计划经济时代,上面一个劲地要产量。身为矿长的刘玉恩天天忙活在矿里。他一边泡在现场,一门心思抓生产;一边致力于深部开拓,不断完善提升、运输、通风等8大系统,竭尽全力地改善生产条件。虽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四处弥漫。凤凰山矿的职工们还是跟着刘玉恩一次次向产量冲刺。……“看到他那样竭心尽力,我们自然而然深受感染啊。”凤凰山铜矿的矿工们深受感染。
  
受命于危难,他引领铜陵有色人从泥潭走向坦途

  在凤凰山铜矿5年的砺炼,也让刘玉恩在风雨中产业报国的信念弥艰、励精治企的羽翼渐丰。
  80年代初期,改革的春风吹绿大地。闭塞中的铜陵有色却满目疮痍。文革中杀鸡取卵似的乱采乱挖,让矿山采掘严重失调,生产系统严重破坏,地下资源告急,让这座新中国最早的大型骨干企业奄奄一息。不仅如此,铜陵有色还背负着包括职工家属在内的10 万民众的吃喝拉撒,而所有的供给,都只靠那一年才1万多吨产量的铜。行将就木的铜陵色在凋闭中艰难度日。
  受命于危难,播种以希望
  
  1983年2月18日,刘玉恩上任铜陵有色公司经理,真正是受命于危难之际。那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啊:当月的生产经营计划还没有拟定,全年14500吨电解铜生产任务安排不下去,一年500万元的利润都是奢望。而他身后是10万大众的饥肠辘辘,面前是上级领导对这里的领头人千斟万酌、千挑万选后的殷切期望。那是怎样的压力啊。刘玉恩坦言,从1983年到1986年,他几乎没有睡好一次觉,没有歇过一个星期六、星期天。每天,他总有想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事。提高产量、解决就业,像两符魔咒,始终盘旋在刘玉恩的脑海中。
  对执着前行的勇者来说,压力就是动力。在刘玉恩眼里,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产品单一、管理封闭的铜陵有色,存在着的缺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蕴藏着潜力。于是,苦苦思索后,刘玉恩有些豁然开朗,举步维艰中,他似乎找到了突破口。首先,对二级厂矿放开搞活,放权让利。刘玉恩言出必行地打出的第一张牌,是要撬动并颠覆大锅饭思想。他要调动起所有职工的责任感与热情,让大家齐心协力地将公司从泥潭中拽出。他要公司与二级厂矿分灶吃饭,要通过严格考核,将各项指标与奖惩直接挂钩。同时,他放下权利,让各单位在完成公司下达任务的前提下,自谋发展。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办法自己想,路子自己闯,事业自己干。”承受到压力的二级厂矿有了连锁反应,他们将压力层层传递: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吨铜工资含量包干到区队车间、班组,直至个人。像一根线穿起了千万颗珠,每位职工再也不游离于工作,千斤重担、百项指标分担在了三万名职工肩头。
  人心齐,泰山移。一时间,人心向企,干劲足了,企业活了。亏损额高达1800万元的铜山矿,在实行吨铜工资含量包干后,当年就摘掉亏损的帽子。
  这一年,若重蹈往年覆辙,将依然是连500万元利润也无以企及。曾为此忧心忡忡的刘玉恩,竟然带领3万有色人完成了2351万元利润,而且职工人人涨了一级工资。旗开得胜的有色职工笑了。
  
  二、不甘于落后,开拓中奋起
  
  然而,率领有色人走出泥潭的刘玉恩清醒地意识到,面前并非一片坦途……
  那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每年都要召开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色企业老总齐聚北京,评先、奖优、共商行业大事。开始时,每回,刘玉恩一人空身去、再空身回。他总是默默坐在最后排,看着别人喜笑逐颜开地将奖牌、奖状、奖杯抱个满怀,而铜陵有色总是囊中空空。开工作会议,他也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无话可说呀,效益不如人,产量不如人,你能说什么?可是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呀。”刘玉恩说。
  究竟落后在哪里,又该从哪里奋起直追?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南北调研在有色公司全面铺开了。刘玉恩与党委书记任克礼分头带队,到沈阳冶炼厂、湖北大冶等等名企,躬身求经。每到一处,他们总是将别人的管理模式、产量、效益、技术水平,一样一样地与自己对比,再一样一样地求教。巨大的差距对所有参与调研人员来说是刺痛心灵的。回来后,刘玉恩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局面。这一回,刘玉恩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是势不可挡的历史发展潮流。“谁仍是老办法、老思路,谁就落后、淘汰。” 历经的无数事实让刘玉恩坚定断言。他要借改革开放的契机,让铜陵有色从观念到管理、经营,进行脱胎换骨地转变,要让铜陵有色真正转向市场经济,扬帆起航。
  于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应运而生。围绕这一方针,刘玉恩提出“重矿山、抓冶炼、上加工”。“六五”至“七五”期间,铜陵有色投入6亿多元,对矿山生产系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和技术改造,凤凰山矿引进了芬兰、瑞典的选矿自动化设备,狮子山铜矿选矿厂建立起自动控制系统,让中国铜选矿自动化控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铜陵有色第二冶炼厂首开先河地采用了全国第一家富氧熔炼铜新工艺,使铜陵有色冶炼生产能力快步扩张。“七五”期间,铜陵有色为发展铜加工生产投资4000万元,年加工铜材近7000吨。
  在这一经营思路下,铜陵有色所有产业链,能延伸的尽力延伸,能扩大规模的竭力扩大规模。刘玉恩要以此解决就业、解决资源枯竭、解决生产能力下降等等问题。他像总是被抽打的陀螺,白天黑夜地连轴转着找项目、谈项目、上项目。
  在国家一统的计划盘子里,铜陵有色始终是原材料的供应者。低价的原材料政策,让企业效益低迷,止步不前。如果利用现有的粗铜上电解铜项目,公司就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于是,刘玉恩开始跑北京,热着一张脸,一趟一趟与上面沟通。终于有了回复:项目不批、资金不给、怎么干也不管,但是上缴国家的粗铜一克也不能少。
  刘玉恩心领神会地回来了。终于有了一丝伸展拳脚的夹缝,虽然是那么逼仄。
  没有原料,就鼓励职工多超多干,粗铜多了,钱来了,原料也有了;没有资金,就在公司内部发行债券。从5000吨扩大到1.5万吨。随即,又在地方广泛争取投资,从1.5万吨再到3万吨。于是,年产3万吨电解铜的能力悄然建成了。
  不仅如此,年产8000吨的无氧铜杆生产车间也不动声色地建起。此项目不仅填补了有色总公司及安徽省的空白,而且为我国电线电缆、电器、电机等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雨后春笋,一批以铜加工为业的小厂相继问世。仅铜深加工就发展到管材、棒材、线材、漆包线、电缆等10余种。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濒临破产边缘的铜官山矿,在采取变一业产铜为铜、铁、磷、水泥、黄金五业并举后,不仅解决了万名职工的吃饭、做事问题,而且企业有了发展。还有金口岭铜矿、凤凰山矿、铜山铜矿……短短几年时间,下属厂矿一一搞活了,他们不仅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还利用自己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面向全社会,开拓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条在全国有色行业率先探索走出的“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良策,也为我国矿山转型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副总经理朱雷看到铜陵有色公司的发展状况后,由衷地说:“看来多种经营是老矿发展的必由之路。”随后,刘玉恩被请上北京,为有色企业做经验介绍。
  1991年,铜陵有色的产品已增加到一百多种。这些项目,国家不批、资金不贷,都是铜陵有色人自筹解决。从1982到1991年间,铜陵有色产品产量、产值、效益全线翻翻,职工收入增加近10倍。铜材加工从无到有,粗铜生产能力增长4倍,电解铜生产能力扩大5倍。企业成功跻身国家500强企业第136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等桂冠一一飞来。
  铜陵有色,终于从长期计划经济的桎梏中打开了思想的枷锁,在广阔的市场经济领域放足前行,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刘玉恩,无愧于重托与众望;有色人,无愧于这个风生水起的火热时代。

  
  三、居安思危,他率领有色人“再建一个铜陵有色”
  
  终于可以坐享艰辛后的甘甜。就像一名远征的将领,一直在无形的沙场拼杀搏弈已久,终于迎来曙光。一直以来,刘玉恩把自己彻彻底底交付给了企业,已经多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分享天伦之乐,又有多久没有安安静静地想想自己。现在,终于可以歇歇了。此时的刘玉恩已年届55岁,他也早已荣誉等身:“中国有色行业特等劳动模范”、“安徽省优秀企业家”……一一荣膺。就这样在闲庭信步中安然退休,无可厚非。然而,谁也无法感受刘玉恩内心的波澜:“适应形势,必须有更大的发展目标啊。”1992年,在铜陵有色公司成立40周年大会上,刘玉恩向已壮大到5万人数的有色职工郑重提出:“到20世纪末,再建一个同等规模的铜陵有色。”
  为什么如此眷恋沙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是竞争,谁适应竞争的环境,谁才能前进、发展,职工的生活待遇才会好。”面对不解,刘玉恩言辞朴素而淡定。他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企业,是职工。
  闭关自守只能裹足不前,走出去,了解别人,才能正视自己。这一次,他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外来的刺激是尖锐的。那几年,刘玉恩去了几趟国外,启发最大的是智利的一个铜矿,一年铜量60万吨,只有770名职工;还有日本一个冶炼厂,年产20万吨铜,只有218名职工。而国内,同等规模的矿、厂,少则也要几千人。差距令人震撼。
  10年来的苦心经营,让刘玉恩切身体会到:办法是自己想出来的、事业是人干出来的,效益也是人创造出来的。他要带领有色人再干出一翻事业,让职工进一步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
  再建一个铜陵有色,谈何容易?刘玉恩认准了一条路——以市场经济的思路、模式、办法来考虑自己的企业。
  1993年,胸有成竹的刘玉恩提出“精干主体、拓展两翼”的发展战略。他是在针对老企业积弊,把富余人员逐步减下来,兴办实体,让铜主业轻装上阵,让相关产业多头拓展,让企业飞得更高,让职工人人有劳有获。
  于是,铜陵有色又一次创业的号角吹响了。刘玉带领有色人开始了新一轮征战。
  
  
  勇立潮头,金隆铜业公司破茧为蝶
  
  第一冶炼厂是共和国第一炉铜水诞生地,可是由于工艺落后,装备的陈旧,其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投入改造,可是前前后后改造了9次后,仍欠彻底。“小打小敲是出不了大产量、大效益的。”与国外同行业的巨大差距咬噬着刘玉恩。他坐不住了。他下定决心,要对这个曾立下功勋的冶炼厂进行一次脱胎换骨地技术改造。就这样,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安徽省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金隆铜业的蓝图在他脑海中渐次清晰。不是与总公司签了加速一冶改造的协议吗。现在,就要抓住机会。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准了国际。他要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冶炼厂。
  于是,几番琢磨,他找到了日本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他们有雄厚的资金、高新的技术。频繁地与之接洽、惠谈。可是,面对铜陵有色热切的合作意向,对方却始终不以为然。怎么办?停滞中,刘玉恩得知,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成立60周年,要在北京搞仪式。立即,刘玉恩带上人马北上,他要找到那个会长,面对面地跟他说,铜陵有色的合作诚意。可是,几经周折地见面后,对方毫无情面地明确表示,他们公司内部有很多人并不同意与有色合资建企业,而且就算是建,他们也不会选择铜陵有色。千里迢迢地奔波而来,就迎来了这一句话。多年的征战商场,刘玉恩早已炼就了不愠不火,不屈不挠。一个激灵后,他并没有起身。他条理清晰地向他分析铜陵有色的种种优势,首当其冲,就是铜陵有色优厚的地理位置:靠近长江三角洲,水陆交通一应俱全。有港口专用码头,航线直达近海各港口城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是刘玉恩的在理分析让他动心,还是刘玉恩的真诚、执着打动了他,不得而知。但一个多小时的口舌,竟然将这个资金额高达20多个亿的冶炼项目从毫无希望到攫取囊中。那是一个多大的成功啊。可是,不容他高兴,一场更艰难的思想的战役在等着他的揭幕。“一个小小的污染,需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吗?有那么多资金、那么多人才,可以做多少事啊。”从上到下,不解、反对的声音分外强大。第一冶炼厂想不通,不愿放手,别的单位又不同意调人来,阻力重重。怎么办?刘玉恩决定专门开一个全委扩大会议,地点就选在一冶。他语重心长地耐心解释,一点点地打消重重顾虑。终于,金隆得以开工。她采用的是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借鉴了日本住友的先进管理模式,定员500人,产能是10万吨。终于,我们的国土上也有了一流的现代化企业。铜陵有色金属工业也从此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1997年,金隆铜业公司投产。当年来铜陵有色视察的国务委员李铁映,对铜陵有色高起点地改造国有老企业,连连称赞。
  同年,铜陵有色在江苏张家港投资建设的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也投产了。
  1998年,铜陵有色的电解铜产量高居全国第一。
  铜陵有色成功实现了产能扩张。
  
  开拓创新,新模式办矿花开果香
  
  早在198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第一次来到铜陵有色安庆铜矿,即提出了要改变“企业办社会”的老模式,实行新矿新办,把安庆铜矿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的、文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色新矿山。就这样,安庆铜矿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新模式办矿的试点矿山。一心谋发展的刘玉恩喜出望外,他深知这是整个矿山领域的发展方向,所以他近乎是感恩戴德地欣然领命。
  费子文对新模式办矿高屋建瓴地指引,为有色矿山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他对安庆铜矿提出三个目标:以千吨采场为突破口,实现强化开采;以950人为极限,全面实现劳动、工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115万吨年矿石处理量、4000万元年利润。
  沿着这一思路,刘玉恩带领有色人,不折不扣地走了下去,让费子文的新模式办矿创新思想在安庆铜矿落地开花。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如果按传统模式,3000人都拿不下来;而新的模式,一切都在摸索中,没有任何借鉴,所有的路只有自己去闯。“我们从来就没认为这是一件不经过克服重重困难,冲破层层障碍、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实现的。”好在费子文不仅是位杰出的设计师,也是一位久有经验的战略家。他一再为大家打气,也是在告诫大家要真正走稳、走好新模式办矿这条路。
  于是,刘玉恩又一次首开先河,在全国招聘安庆铜矿矿长。他要找一位能够胜任改革创新重任的人才,带领大家走对、走好新模式办矿这条路。众多贤能中,李周经脱颖而出。然后,他们以建设充满内在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矿山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在基建工程管理中,引入招投标机制,实现了矿山建设的优质、高速、高效;他们严格按定员定编组织生产,控制在900人以内,建立了一种弹性动态的内部竞争激励机制;他们借科技与管理双轮驱动,形成了以达标达产为目标的高效生产机制。
  一次次,刘玉恩不辞辛苦地来到安庆铜矿,研究、决策;一趟趟,刘玉恩不厌其烦地亲临现场,一一督导、检查。终于,他们建成了当时有色行业最长最大的2500米斜坡道,四立方米的铲运机直接开到采场,管理人员直接坐汽车下到采场,作业条件堪称一流;他们走科技兴矿之路,将生产现场作为科研攻关的战场,取得多项突破性科研成果。
  这一里程碑式的矿山建设改革,使安庆铜矿成为全国有色矿山的一面旗帜。20多年来,安庆铜矿人均劳动生产率始终是同类矿山的3~5倍,人均创利水平始终保持国内矿山领先水平。他打破了几十年来,我国有色矿山建矿的旧模式,为推动我国矿山的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示范经验。
  
  这一期间,一批兴办实体也蓬勃兴起。濒临资源枯竭的金口岭铜矿,成功实施矿山向化工转产,成立了化工防腐工业公司,此后又改制成金泰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玻璃钢、精细化工等100多个品种的产品,成为有色矿山转产的典型。到1998年,铜陵有色从主体分流了6000多人,兴办实体200多个。经营形式有独资、有联营、有股份制,也有中外合资;经营领域跨越地域,除主营有色金属产品外,还涉及化工、建材、机电、建筑、运输、轻工等行业,并步入金融、房地产、宾馆旅游等领域,开始形成产品经营领域与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和工资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精干主体、拓展两翼”进一步促进了铜陵有色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铜陵有色已发展成为集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不仅在市场经济洪流中牢牢站稳,而且奏响了时代的强音。
  
  敢为人先,铜业第一股热捧问世
  
  一直以来,生产经营在铜陵有色如火如荼,而以实现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经营却鲜为人知。总是将目光投向外、功夫做在内的刘玉恩,早已捕捉到这一新鲜事物。他已经看出,资本经营是企业借机发展、甚至是腾飞的大好方式。
  1996年,正在刘玉恩苦于实施资本经营无门无路的时候。安徽省一个建行行长透露,黄山市有一个2000万元的上市指标,可当地企业不感兴趣。言者无心,可听者有意。刘玉恩立即为之一振。他本能地意识到:机会来了。刘玉恩又一次带领人马,来到安徽省政府,省里同意了。兴致勃勃地回来后,刘玉恩又一次引来新旧思想的碰撞。大家想不通:“为什么每年要将30%利润白白拱手让给别人?”已不是第一次遇到阻力的刘玉恩,并不气馁,对铜陵有色无比坚定的赤诚,对全局高瞻远瞩地把握,让他果敢而善用方法。这一次,刘玉恩就讲了三点:一是原有的思想观念要转变,市场经济离不开资本经营;二是他了解的上市公司好比一个水龙头,年年打开,年年都会有水进来,尽管有30%利润给别人,但将会有远远大于30%的利润进来;三是向总公司汇报,征求总公司的意见。
  可谓一波三折,总公司同意了,大家的思想也疏通了,正要开始着手大干的时候,黄山市不干了。他们反悔了,也要搞上市。指标原本就是他们的,上面也无话可说。不仅如此,还有多家企业开始来争这杯羹。开始没人要,现在大家抢。措手不及呀。于是,一趟趟跑省里,一遍遍向省领导诉求。一位领导来金隆考察,在抬脚上车要走的那一刻,刘玉恩心存一念紧追过去喊住他,又一次游说有色公司的上市问题。应是精诚所至,最后,省里表态,指标谁也不指定,谁办得快,谁先上。
  看到希望的刘玉恩立即组织了40个人,调来6台微机,让大家吃、住在宾馆,日夜不停地埋头赶。终于,有色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在1个月内办完了所有的材料。6月初,省批下了铜陵有色的上市申请。
  1996年11月20日,锣鼓喧天中,“铜都铜业”股票在深交所隆重上市。这支中国铜业第一股,一上市即受到股民热捧。果真如刘玉恩所言,它当年即为铜陵有色注入了充沛的资金,而且为铜陵有色带来管理上的质的提升。
     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并重的方针,给有色公司带来强劲的发展势头。1999年,再建一个铜陵有色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刘玉恩带领5万职工实现了他们的企业目标,也实现了自己产业报国的人生理想。
  
  四、功成身退,他不言功只存谢

  1998年5月18日,在铜陵有色公司经理(1987年兼任党委书记,1991年又兼任铜陵市委副书记)位子上激战了15年的刘玉恩光荣退休了。回顾在有色公司的峥嵘岁月,刘玉恩发自肺腑地感叹:“我非常幸运,从上到下,有一批干事业的干部、职工,他们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他们创造了有色公司的辉煌。”真诚而感人。这似乎与他在位时提出的“职工就是上帝”的理念一脉相承。
  他视职工为“上帝”,举棋落子间尽是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利益;他爱才、惜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使铜陵有色的事业在发展,人才亦辈出。
  1983年,上台伊始,刘玉恩将职工防寒费由1970年以来一直不变的每人4元增加到每人8元。他还将在高温下作业的职工工作时间由8小时缩短为6小时,并为他们发放草帽、茶叶、风油精。同年,职工工资人人普升一级。此后的15年无数事实证明,这绝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15年里,他总是有一点钱,就用在企业发展、职工待遇提高上。他深入职工中间,与他们推心置腹。在金口岭矿职工家属区,他看到一些职工仍住着50年代的小平房。心里难受的刘玉恩,回去立即着手房屋开发。资金不足,就公司出一部分、贷款一部分、集资一部分,很快,职工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为职工一点一滴的竭心尽力,让人心一点一滴被温暖、被鼓舞。人心暖则信心足、干劲大。有色职工越来越深爱着自己的企业。全国劳动模范胡长树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当起打眼工,8年间,出勤率123.9%,贡献节假日345天,平均每年超计划152.48%,8年干了22年7个月的活。总是把方便留给别人,自己干难的、啃硬的全国劳动模范高贵祥,10年累计完成深孔进尺22030米。“全国十大杰出工人”胡绍水,11年间,累计出矿31.9万吨,完成34年的工作量,被誉为铜都“出矿状元”……一批有色职工在比贡献、创一流中,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企业拼搏、奉献。     
  事业在不断发展,人却总有老的时候。长于谋划的刘玉恩一直以来,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他始终认为,人才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竟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他总是有意识培养、锻炼青年一代,创造机会,让他们深造、出国,强学固本,开阔胸襟和眼界。一批青年才俊在放手锻炼中成长起来。漫漫铜市,无论峰尖还是谷底,他们以现代企业家的风范,沉着带领新一代有色职工,在中国有色行业新一轮发展中主载沉浮。
  还有一些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刘玉恩亦是念念不忘。提及他们,刘玉恩满怀感恩:“感谢他们,我只是一个人,靠得是大家。”
  雄图大略却内敛谦恭,刘玉恩因此凝聚了诸多德才兼备之士。他们合力同心,为铜陵有色励精图治。
  现在,刘玉恩真正可以安下心来好好歇歇了。只是他依然关注着铜陵有色。2007年春节,对铜陵有色念念不忘的刘玉恩回到铜陵,已是70高龄的他,兴致勃勃地来到他曾踏遍每个角落的一座座矿山、冶炼厂:金昌冶炼厂树起了奥斯麦特炉,冬瓜山铜矿亚洲第一深的千米竖井宝藏不绝,还有新兴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靓丽崛起……他细细了解铜陵有色的每一个发展细节:日益开放的铜陵有色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关系,“铜冠”牌系列产品已驰骋国际市场,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打造千亿元企业正在新一代有色人的努力中由梦想步步迈向实现……铜陵有色崭新的发展画卷令刘玉恩欣喜万分。
  如今,远在上海的刘玉恩,遥望铜陵有色,已成为一种眷恋的方式,一种生活的习惯。千里路途隔不断一位老人的绵绵瞩目与殷殷期盼:“希望铜陵有色继续发展壮大。”
  我们记住了老人的语重心长。新一代铜陵有色人正秉承着老一代创业者的先风,继往开来。

责任编辑:l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