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新政: 工矿存量地或有条件入市

2012年12月13日 8:50 77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农地或有条件入市
  聂梅生告诉本报,另据调研组反馈信息,农地入市或将有新突破。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农民集体用地先被征用,转为国有用地后,才能入市”。聂指出,但形成集体和国有建设土地供应的双轨制体系,是从十六大以来就明晰的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大方向。
  “我国在这个方向上准备了很久,浙江、重庆、成都、北京进行了试点”,聂表示。
  “就国土部调研情况看,倾向方向是,在不触碰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使农民逐步成为集体用地的交易主体,先释放农村闲置宅基地进入建设用地。”
  聂表示,农民转化为市民后,把农村闲置的宅基地作为资产流转。这一方面增加土地供给,降低房价,另一方面,也为农民提供在城镇居民生活的资金基础。
  聂亦强调,并非所有闲置农地都能进入市场,只是布局在中心城区附近、产业较为集中区域的集体建设用地,在经过整理之后进入流通领域,而距离较偏远的农村仍有可能采用征地制度。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朱道林也认为,农地入市一定是局部的,“一旦大量入市,地方财源大规模缩减,在没有建立相应配套机制,尤其失地农民的后期保障未到位的情况下,并不利于农村统筹发展”。
  聂则介绍,即便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后,也不一定会获得全部收益,可能会通过税收调节,使部分土地收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从而弥补地方财政损失。
  上述接近国土部的知情人士称,在上述两项改革前,短期内完善土地供应结构和方式的概率更大。
  该知情人士称,土地供应制度的完善,体现在结构上,包括提高养老、高新技术产业的供地规模等。
  从区位上看,各地的土地市场在区域上冷热不均,在土地市场不景气背景下,各地常集中推位置优越地块刺激市场。
  “未来很可能鼓励地方政府推地时,也多考虑郊区县的地块。”上述人士称。此外,地方政府供地常有时间差异,年初供地积极性小,年底大量推地,对此也很可能会设定规则,平衡推进。
  此外,还将改革完善招拍挂制度。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称,今后减少土地划拨及协议出让,更多地转为土地有偿使用应该是一个方向。
  近年来,随着地王频出、地价飙升,业界对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助推地价上涨多有诟病。对此,国土部自2010年开始就开启了土地招拍挂的改革完善,其中,摈弃“价高者得”是基本方向。
  据了解,北京是土地招拍挂改革试点的城市之一。上述接近国土部的知情人士介绍,通过两年试运行,北京版的土地招拍挂方案,比如尝试大量采用综合评标方式出让土地,减少土地价格在评标指标中所占比例、“降房价、竞地价”、“降房价、竞政策性住房面积”等。该人士介绍,未来土地招拍挂改革,有望借鉴北京模式。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