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海外矿业三原则:积极+谨慎+灵活

2012年11月16日 11:21 42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近几年来,国内外矿业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矿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日益受到业内的密切关注。日前,记者从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获悉,2012年前6个月,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项目仅为53个,投资额36亿元,这两项指标与2011年同期相比均出现大幅下滑。面对今年并不令人振奋的经济形势和矿业形势,业内已经有人发出质疑:目前这个开始于2003年,伴随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发展步入快车道,‘金砖五国’向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迈进带来资源的持续刚性需求”而出现的矿业繁荣期是不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种种迹象是否也表明过去两年我国矿企大张旗鼓走出去的步伐正在明显放缓?未来这种趋势是否会越来越明显,还是会出现新的发展势头?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业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和矿企代表,他们均表示对未来中国矿业发展和矿企“走出去”的信心,走出去进行海外矿业投资或将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先达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企业海外矿业投资步伐的放缓与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对矿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的预期减弱不无关系,不能简单的进行数据对比,而要具体分析不同数据所面临的不同外在情况。
  天津矿业权交易所总裁李纪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矿业风险勘探持乐观态度,但他同时表示这其中还要大量工作需要去完善。李纪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入到了世界的中央,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如何适应我国和全球矿业经济的发展,应该更高地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历史已经把我国推到全球矿业的中心。
  蓝海矿业基金执行合伙人张焱认为,目前投资海外矿业是一个好的机会,但是必须要投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上的矿业。张焱指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我国海外矿业投资所面临的外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矿业资产价格大幅滑落,矿业企业流动性短缺,开发资金不足,这种情况对于矿产资源的买方较为有利。而我国的流动性短缺并不明显,实体经济增长前景明朗,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持续并可能更加紧张。这不仅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资源市场体系,也可以解决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原材料需求。但这种“走出去”时机稍纵即逝,目前全球经济已逐渐开始回暖,资产价格开始上涨,应抓住时机,及时动用国家力量,合理、科学地对海外矿业投资的矿种和投融资方式进行规划,促进国际矿业市场体系变革。
  

       矿产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瓶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但同时要清醒的看到,经济快速发展消耗了我国大量宝贵的资源。无论是企业或国家谁控制的资源多谁就将在下一个阶段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有利地位。
  中国-加拿大环球资源投资合作基金(筹备中)首席执行官杨杰指出,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民用商用等建筑激增,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持续增长,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暴涨,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在全球对钢铁、镍、铅、锌等金属矿产品的消费总量中,我国所占的比例超过30%。而相比较强大的消费能力,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较低。虽然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位列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58%。据原国家计委统计资料显示,从静态保证程度看,我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储量,2010年仅有23种可满足需求,其中,铜的自给率只有18%,镍的自给率只有22%;到2020年可满足需求的矿产则下降为只有6种,其中38种矿产将严重短缺或无法自给。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此外,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与国家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目前我国92%以上的能源、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80%左右的工业原料都取自于矿产资源,30%以上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也来自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企业按照市场机制下的比较利益原则,在全球范围内以低廉价格获取优质矿产资源,扩大对全球资源的控制能力,保证本国资源供应,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矿产资源在各国分布的不均衡,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消费分布的不对称,从客观上对矿产资源进行重新全球配置提出了要求,形成了矿业产品和矿业资本跨境流动的动力,跨境矿业投资则是具体的实现形式。持续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矿业的全球化,我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全球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融入到这个进程中,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选择。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仍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国内显然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巨大的消费量与保障能力的不足形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且日趋紧张,“走出去”进行海外矿业投资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干飞表示,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10年~20年我国矿业投资需求仍然很强劲,矿产经营的消耗仍将处于高水平运行。
  

      海外矿业投资方式灵活多样
  业内专家指出,海外矿业投资的方式比较灵活,主要有直接购买国外矿山股权和开展国外风险勘探。前者主要是保障股本矿的供应,后者的目标是勘察矿,这两种方式都比通过贸易实现的购买矿更加稳定,从保证矿产资源长期稳定供应国内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看,购买矿的安全性不如股本矿(或参股矿),股本矿的安全性不如勘查矿。购买海外矿山股权既可以参股包销的方式实现,也可以以并购的方式实现,参股包销能以较少投入获得较多的矿产资源供应权利,但目前的情况是包销产品的价格基本随行就市,在资源价格上获得优惠比较困难;并购即实现合并或通过购买实际控制目标资产的交易行为,优点是通过控制矿产资源保证稳定的原料供应和收益水平,缺点是投资大,风险高,对企业国际化运作水平要求高,如果处理不当,将给企业背上沉重包袱。
  海外风险勘查是通过获得资源国的探矿权进行勘查作业,确认矿产地的价值后,再申请采矿权进行自主开发,如果继续开发有难度或者希望实现探矿收益也可以通过矿业权市场进行转让。海外风险勘查相较于参股包销和并购等方式前期投入资金少,可以随着项目的进展逐渐增加资金投入,而此时风险也是逐步降低的。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勘查成功率一般较低,前期投入虽少,但风险较大,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实施全球风险勘探,仅加拿大就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5000多个以探矿权阶段为主的风险勘查项目。
  参股包销和海外并购的成功很重要的是介入时间的选择,2008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矿业资产价格也随之大幅缩水,矿业企业流动性短缺,开发资金不足,给我国企业海外购买股权提供了机遇。但目前随着市场转暖,各国政府救市措施的落实,矿产价格迅速反弹,进行股权收购的回报相应下降;同时目前比较明显的资源国矿业资源国有化倾向及在矿业领域更强的政府影响力限制了我国企业的海外矿业股权购买。综上所述,购买国外矿业股权虽然是目前我国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最常使用的方式,但从长远战略考虑,也应进行海外风险勘查来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矿业融资已成为海外矿业投资的关键
  杨杰表示,矿产投资本身就具有风险高、投入大、资本沉淀周期长、技术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在海外进行矿业投资还有额外的风险,由于这些固有特点,资金充裕状况、资金使用和周转状况对海外矿产投资项目的成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矿业融资已成为海外矿业投资最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国际型的跨国矿业公司为了保证企业发展和经营的需要,将融资视为取得矿业勘探开发资金和收购资金的重要手段。我国矿业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矿业融资能力、畅通融资渠道来解决海外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要兼顾资金来源结构和融资方案,这些都是决定所投资矿业项目收益水平的重要因素。
  进行矿业海外投资不管是采取购买国外股权方式还是风险勘查方式都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而且矿业投资周期较长,投资的不同阶段其风险和收益特点也有显著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支持。完善的融资链条应该覆盖矿业投资的各个阶段,为处于不同勘采阶段的项目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满足其不同需要。在矿产勘查阶段可以选择的方式有私募、证券融资、合资勘探;在矿山开发阶段可选用的方式有证券融资、项目融资、出口信贷和设备租赁、与矿产品挂钩的货款等;在矿山经营阶段一般选用短期信贷和套期保值交易等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
  由于风险过高,在勘察和设计建设阶段的矿业投资项目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也并不现实。此时,包括风险投资、成长资本和过桥资本在内的私募基金是矿业项目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融资成本较高,但保障了这个阶段的项目资金需求;随着矿山开采和进入运营,风险有所降低。此时,传统的银行贷款和兼并重组资本为项目的扩张、升级、整合等提供了资本支持,同时上市及PIPE融资也变得较为容易;矿业企业或项目上市后,矿产品的商业化开采也较为稳定,深加工矿产品的附加价值也较高,风险基本可控,此时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比较齐全,关键在于融资结构的设计和融资成本的最低化。
  

       开展海外尽职调查十分必要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海外开发部总经理童军虎表示,我国的经济安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又好又快的占有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矿产资源。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矿业并购如火如荼地进行,央企、地方国企、民企、都在海外拿矿,给人的感觉我国的市场大、需求旺盛。于是找我国公司合作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国际投行、律师等中介机构也盯着我国公司,各种真实的、虚假的项目信息满天飞。
  童军虎认为,海外矿业并购既专业又综合性强,风险大、陷阱多、不确定因素多,非常难把控。冷静分析和思考我国很多企业海外矿业并购并不成功,主要是对国际政治、国际矿业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不够透,冒然出手并购,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放弃海外矿业并购,恰恰相反,要吸取经验教训,认真研究好规则,变得更加成熟精明,用法律规则保护我们的利益,更好地参与海外矿业并购。
  海外矿业并购进入前,要做好战略规划、制订实施方案、风险防控措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研究海外矿业并购的特点、难点、风险点,特别是做好项目的前期尽职调查,把风险消灭在正式交易前。通过与很多我国公司以及国外公司的接触,发现有的公司对尽职调查不够重视,特别重视找关系、搞公关,关系、公关固然重要,但很多国家都是几年就换届,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重新找关系。西方国家的公司法律意识强,重视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尽职调查非常重视。因此无论调查的深度、范围都做的比我们到位,矿业并购合同签订得清清楚楚,大的矿业并购项目要求议会批准,项目不会因为政府更换而受到不利影响。如果一个海外矿业并购项目,前期尽职调查没有发现风险点和问题,并购后自然会把风险和问题带入项目中,造成项目不能开发建设或者投资远超预算不能实现项目的商业价值等问题。因此并购前的全面尽职调查非常重要和必要,只能强化不能省略,否则将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