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迷局:刚需强劲 供给不足 民资彷徨

2012年11月12日 13:58 215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近日,矿产资源领域迎来一“利好”:“矿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待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率平均仅为36%,许多矿种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
  以上是来自国土资源部首次公开发布的一份年度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中的内容。
  兴奋劲还没下去,疑惑已顿起:既然我国矿产资源储备量和产量在快速增长,为什么我国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却在不断攀升?
  来自国土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五大矿产的对外依存度都超过了50%的安全警戒线,其中石油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甚至高达56%以上。
  矿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但对外依存度却不断攀升,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对此现象,唯一能够解释的理由就是我国矿产资源增长的速度是滞后的。
  矿产资源消费快于生产、生产快于勘查,是我国近年来长期存在的现状。“十一五”,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钢、10种有色金属、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
  “不能仅告诉大家,矿产资源增加了多少,还要告诉人们开采成本是多少,技术上是否可行?还要和经济需求做个比较,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不然笼统地讲,产量增加了多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给大家产生误导。”林伯强说。
  此外林伯强指出,我国目前所能开发出的矿产资源产量,即供给与我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不匹配的。“从长期来看,我国矿产资源是短缺的。”
  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曾表示,未来10到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与供给刚性制约矛盾将愈益严峻。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25种矿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带来了石油、煤炭、铜等重要矿产资源消费量的猛增,拉动了国际资源市场大宗矿产品价格的上扬。在国际资源市场上,中国几乎陷入了“买什么,涨什么”的怪圈,矿产资源已成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首要瓶颈。
  就如何破解此瓶颈,在近日的第十四届国际矿业大会开幕上,徐绍史列出了三大举措:开源与截流并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矿产勘查开发;鼓励国外企业投资中国矿产勘查开发,也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
  “矿业勘探和开发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工程,在技术上,我国勘探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加上我国地质、地势结构复杂,加大了勘探难度,借助外企技术及民资,有助于加速矿产勘探工程的进程。”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为鼓励和引导民资积极参与矿产勘查开发,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迄今为止,更多的民资尚在观望。除了顾忌投资风险大、资金门槛高、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外,矿产资源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是阻碍着民资跨向这一行业的主因。
  据悉,自2005年以来,多部委曾多次联合展开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专项行动,经历了长达7年的整治,目前全国的矿业权数量已经减少了2.6万个,比过去减少了44%。
  苑志斌认为,矿业权数的减少与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矿产勘探开发政策之间不存在矛盾,开展矿产资源整治和兼并重组主要是为了整顿市场秩序,淘汰落后产能,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举措却增加了民资的思想包袱和顾虑。化解民间资本所遭遇的种种体制障碍以及保证“谁投资、谁受益”的“蛋糕”真正落在民资头上的细则和条例亟待出台。
  近年来,走出去找矿和采矿的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海外机会多,风险也不小,有位曾去国外考察的企业负责人就曾表示,“交通运输是个大问题,原料、员工都要靠飞机进出,成本太高,根本挣不到钱。”

责任编辑: 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