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未“脱困” 下游市场消费疲软

2012年11月12日 9:36 203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资讯

  中国铜消费疲软
  宏观经济不明之时,铜价的季节性会非常明显。今年9月份铜价反弹10%,但旺季消费不旺令铜价举步为艰。中国铜消费占了全球消费的40%,也是全球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铜消费的疲软令铜价提前打出了旺季的高点。
  中国铜库存大增并向外出口
  一般而言,9月中旬铜市进入消费旺季,但今年国内消费行业整体表现疲软,这使得十一长假前不仅没有备货现象出现,节后的补库现象也不明显。九月份以来,国内铜现货长期维持贴水,贴水最大达到380美元,这种情形与今年3月、4月份时颇为相似。
  除了现货贴水外,国内库存在旺季大幅增加并且向LME出口,这也与3、4月份相似,国内消费疲软令全球铜市承受巨大压力。截止到11月3日,全球三大交易所库存达到49.76万吨,较8月底的44.51万吨增加了5.25万吨。其中上期所库存达到19.79万吨,增加了3.9万吨。LME库存今年主要以下降为主,但从10月份开始却陆续出现了大幅增加的现象,除了10月17日在韩国大增1.37万吨外,10月26日竟然在欧洲的比利时增加2.1万吨,这吸引了市场的眼球,因为今年欧洲供应偏紧,现货维持高升水,年底库存的突然增加即体现了欧洲消费的疲软,另一方面也让人怀疑隐性库存的流出。到11月3日,LME铜库存较8月底共增加了7425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库存也增加6000余吨。
  中国铜行业旺季不旺迹象明显
  中国最大的铜消费行业是电力,根据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多数企业表示情况还不如8月份,传统旺季并不明显。这一点也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出来,前9个月中国电网投资增幅从5月份的5.05%降至4.36%,这已经是6月份以来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但电源投资有所恢复,前9个月增幅为-3.75%,好于前8个月的-5.29%。9月份铜杆线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1.35%,环比下降3.32%。从行业了解的情况来看,9月电力用杆线需求有所回升,但建筑用线、电子线、电磁线用杆线需求仍持续疲弱。
  中国第二铜消费行业是铜管行业。据了解,7、8铜管行业一直不乐观,甚至出现了企业连续休假的情况。8月份空调产量降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9、10月份,空调产量略有回升,但很难有大的增幅,因为一方面国内家电消费已经透支,另一方面,国外经济的持续疲弱,铜管或者铜管下游产品的出口出现萎缩,这部分订单始终难有突破,再加上国内空调企业仍有较高的库存,这些都限制了铜管行业对铜的需求。从行业来看,家电下乡政策即将于2013年1月到期,相关部委正在酝酿新一轮促消费政策。新的促消费政策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出台,但家电下乡补贴将侧重节能环保型、中小件产品,以往的空调、冰箱、电视等大件品类或不会被纳入。由于家电上铜的消费主要在空调上面,因此新的刺激计划对铜消费的带动将会有限。
  今年的铁路投资再次成为中国铁消费的重点,10月10日,铁道部发布的《2012年第六期铁路建设债券募集说明书》披露,继7月5日、9月6日两次追加铁路投资后,目前,铁道部再度将今年全国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200亿元,使之达到6300亿元的水平,较年初的4060亿的计划值上涨22%。与此同时,铁道部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9月,已完成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3441.56亿元,这意味着在今年的最后3个月,铁道部需要突击完成近3000亿元的投资任务,总量相当于前9个月之和。但铁路在电缆上的排名位居电力、房地产之后。此外,汽车产量增幅9月份回落到6.3%,为连续第二个月增幅下降。
  中国房地产上,今年前9个月全国新房开工降幅为8.6%,较前8个月的6.8%继续扩大,同时房地产投资增幅也继续下降,而与此同时,国内房价多止跌反弹,这使得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态度难有变化。
  中国消费难有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乐观氛围也有限。虽然美国建筑业出现明显回升,但美国铜消费在全球的比重不足10%,欧洲占到15%,因此欧洲铜消费的疲软完全掩盖了美国铜消费的恢复。欧洲最大的铜生产商Aurubis表示,因为需求走软,公司削减今年铜制品产量。今年铜条及铜材产量同比下滑17%~18%,折射出销售下滑,而平轧铜制品产量则较去年持平。全球第二大精炼铜生产商Aurubis表示,德国建筑业今年增长约2%,这为欧洲铜需求提供了支撑。9月30日止一年,Aurubis的线材销售减少20%;盘条,片材和板材的销售则较去年同期持平。Aurubis表示,在2013年年初以前,铜需求不会增加。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