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别策划:三叩中国经济之“门”

2012年08月23日 10:22 80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张立群 着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2

  赵武壮  业内知名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战略发展研究。参加中国工程院国家重大咨询项目研究。

数据回调:经济是否真正筑底?

  主持人:2010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逐步趋缓,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降至8.1%,二季度增速更是降至7.6%,主要经济数据持续全线回调,下一步,我国经济会继续走缓还是筑底回升呢?
  张立群: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8%,尽管经济增长呈现回落态势,但筑底企稳的迹象已开始显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4%,增速较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6月份消费同比实际增长12.1%,较5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综合看,三大需求止跌企稳,小幅回升。从需求数据看,我认为经济增速下行过程已基本结束,三至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可能在二季度水平上保持稳定或略有提高,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保持在7.5%~8%之间。
  经济增长筑底企稳迹象的出现,首先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潜力密切相关。中国有巨大的人力和劳动力资源,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人,而且还在增加之中。尽管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对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担心,但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转移活动远未结束,现代经济的规模相对于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要求明显偏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蕴含的内需扩大和经济增长潜力还非常巨大。13亿多人口,人均GDP由5000多美元向10000~20000美元跨越的过程,其释放的消费增长潜力、与之联系的投资增长潜力将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高储蓄率使存款规模达到投资规模的近3倍,建设资金数量充裕。经济全球化和自主创新活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要素供给。在这一基础上,中国经济增长率不会出现持续下滑。经济增长筑底企稳也与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4万亿投资,在“保八”的目标实现以后及时进行了调整,从而有效防控了财政债务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发展,为“稳增长”预留了较大空间,这些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微调创造了必要条件。而稳增长多项政策效果的显现,必然使经济增长降中趋稳。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第一是市场需求快速扩张的情况已经发生重要改变,既包括国际市场在金融危机以后的降温,也包括国内住房、汽车市场逐步趋于成熟和平稳,还包括基于产能扩张的投资高增长结束。这些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水平下降。第二是要素成本明显提高,低成本发展条件发生了重要改变。基于成本变化的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总体也使经济增长水平有所降低。应该认识到,这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规模扩张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由此开始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企业开始进入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对经济体制特别是经济内在约束机制、破产退出机制、财产风险责任承担机制的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对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责任的过度、不当介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本民生保障职能提出了迫切要求。
  当前,使经济增长率由年均10%左右平稳下降到7%~8%,是首要和最紧迫的任务。由此既可以形成推动经济转型、推动企业型升级的“倒逼环境”,也可以继续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为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改革攻坚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