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炉”引领铅冶炼技术潮流

———万洋集团直接炼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2012年08月16日 9:34 92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IMG_0336

 

  本报讯(记者 李幼玲)8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河南省济源市组织召开由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乡中联公司、中南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考察了生产现场,审阅了鉴定资料,通过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原料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贾明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蒋继穆出席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洪国主持会议。会议组成了以贾明星为主任,张国成院士和蒋继穆高工为副主任委员,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院校的专家为鉴定委员的专家委员会。
  专家认为,万洋集团“三连炉”熔池熔炼直接炼铅技术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表现为:首创以单一煤作为燃料和还原剂的液态高铅渣还原新工艺,优化了熔炼条件,提高了还原效率,达到了还原要求;首创铅冶炼过程中取消电热前床,节省了电极材料,降低了能源消耗;由能完全实现自热熔炼的氧化炉、能快速还原和分离还原产物的还原炉、寿命更长具有炉缸结构的烟化炉组成的“三连炉”熔池熔炼直接炼铅技术,实现了短流程的生产工艺,减少了占地面积,布置紧凑,密闭性好,大幅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熔炼强度高,金属回收率高,热损失低,操作简单,运行可靠。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年产8万吨铅项目工程,实际运行表明:粗铅综合能耗为187kgce/t,铅熔炼总回收率为97.8%,总硫利用率96.9%,金、银回收率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鉴定会上,济原市市委常委王伟给予了万洋集团很高的评价:万洋集团作为济源的重点企业,将循环经济放在第一位,连续5年蝉联河南省工业百强企业,2011年、2012年入围民企500强、有色金属50强,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支助农业,发展教育,扶危济困,为济源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1个退休工人和8个农民
  演绎的“万洋传奇”
  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冶炼技术装备更好更快地发展,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一明立足长远,向前来取经的企业由衷地说:“我可以无偿地支援你们技术,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铅冶炼行业的绿色发展尽职尽责!”卢一明以开放的姿态来接受新的合作模式,是需要博大胸怀的。目前来企业学习、交流的科技工程人员络绎不绝。据介绍,万洋集团的一条“三连炉”技术生产线和豫北金铅公司的两条生产线运行平稳,还有五条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另外,做底吹炉的老厂家水口山集团和九华冶炼厂,日前已完成可研报告,即将步入“三连炉”的殿堂。有专家估计,在冶炼技术的发展方向中,像类似劳动条件好,安全系数高、环境得到保障的万洋“三连炉”技术,在今后完全有能力占到有色金属行业的半壁江山。
  万洋公司是一家1995年成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由一位退休工人和另外八位农民共同出资37.5万元组建。经过17年的摸爬滚打,现成为以有色冶炼金属为主兼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已发展成为年产20万吨铅、20万吨硫酸、600吨白银、1吨黄金、2500吨次氧化锌、4000吨铜,还有700吨锑白、180吨精铋硫酸、合金铅、复合肥、蓄电池等,年产值100亿元,利税6亿元的大型炼铅企业。近年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品牌,“万洋牌”铅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公司获得专利八项,发表铅冶炼论文数十篇,这些成果为企业提升科技含量、树立社会形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9年10月,万洋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拆除烧结机,将国家“十二五”重点推广的节能项目、获得国家专利的氧气侧吹炉纳入新的冶炼系统中。在烧结机拆除的旧址上,将氧化-还原-烟化三炉紧密布置。2010年3月,三连炉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3月10日,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连炉”竣工,全系统试车一次点火成功,投入使用以来,粗铅生产的直接费用降到了589元,比同类企业1000元的生产成本降低了40%。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