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 持续推动找矿突破

――就《论就矿找矿》一文访朱训

2012年07月26日 14:51 43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今年是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找矿哲学学科创始人朱训发表《论就矿找矿》一文30周年。30年来,这篇文章的理论观点经受了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实践的检验,对当前开展的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和危机矿山找矿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经国土资源部领导批示,已于7月10日在报纸发表)。记者日前专程走访朱训,请他更深入地阐述“就矿找矿”这一理念。

  “就矿找矿”源自多年找矿实践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就矿找矿”的涵义。

  朱训:从哲学角度看,“就矿找矿”前后两个“矿”字的内涵不尽相同。前一个是指已知的找矿线索,如矿化露头、物化探异常、古采矿坑遗迹、未被证实有开采价值的矿点及正在生产的矿山周边和深部等;后一个是指具有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床(区)。“就矿找矿”的任务就是运用新的思维、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方法手段对已知的一种或几种找矿线索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新的分析、新的探索、新的认识,以求发现和找到具有可供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床。

  记者:请您谈谈“就矿找矿”作为找矿指导方针,这个理念是怎么形成的?
  朱训:“就矿找矿”作为地质找矿的一个理论概念和指导方针,源自我在江西从事地质找矿工作25年的实践。
  这里要先说明一点,“就矿找矿”这种做法本身不是我的发明,而是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广泛存在于全国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一种实践行为。我的工作主要是从哲学层面总结找矿实践经验,将“就矿找矿”提到理论高度来加以认识。
  1960年前后,我在江西赣东北地质大队负责技术工作。在我们工作区内有一个已开采多年、资源濒临枯竭的矿山乐华锰矿。为寻找新的接替资源,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和矿产勘查学中的地质类比法,对乐华矿区与其周边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在毗邻老矿山东侧附近的花亭地区,具有形成锰矿的类似成矿地质条件。于是我们选择最为有利的地段,运用钻探手段大胆地进行了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地层深部找到一个近1000万吨锰矿资源的大型隐伏矿。在总结这个矿的成功找矿经验时,我写了一篇题为《从花亭锰矿的发现论就矿找矿的实践意义》,在当地报纸上发表。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任江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期间,回顾25年来我在江西从事地质工作中发现的一系列大矿,大都是通过对已知矿点、物化探异常、古采矿遗迹等找矿线索和在现有矿山周边地区进行再分析、再探索、再认识,实行“就矿找矿”而找到的。就是这样,通过对找矿实践经验从哲学层面上的总结与概括,逐步形成了“就矿找矿论”这个理论概念。


  就矿找矿与新区找矿不可偏废

  记者:“就矿找矿”讲的是通过对已知找矿线索进行再探索、再分析、再认识来进行找矿,那么应怎样对待那些未知有找矿线索存在的地区找矿呢?
  朱训:未知有找矿线索存在的地区对找矿工作来说是新区。在找矿哲学中,“新区找矿”与“就矿找矿”是相对应的一个范畴,二者在地质找矿工作程度不尽相同的两类地区开展找矿工作,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相互补充的两套方针。我在《论就矿找矿》一文中就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就矿找矿与新区找矿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开展新区找矿的必要性、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地域辽阔,特别是贺兰山―龙门山一线以西,还有不少地区仍处于找矿空白的状态,即使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还有一些地质工作者足迹未曾到达的地方。在新区找矿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其中就有不少成果是在新区取得的。

  记者:“就矿找矿”与“新区找矿”既然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针,那么您为什么特别强调“就矿找矿”,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是什么?
  朱训:自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前后,国家在20多万处矿点(床)作了勘查,探明有储量的仅2万多处,就是说还有90%以上的近20万个矿点没有作出资源远景评价,它们作为找矿对象为实施就矿找矿方针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我在《论就矿找矿》一文中还从成矿地质理论和哲学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了“就矿找矿”可行性的理论依据。第一,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对任何一个矿床都不可能通过一次找矿实践就能认识其全貌,而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评价。如江西永平大型铜矿就是在10年内经历了八次勘探才成功发现的。在地质找矿的实践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所以对未作出肯定评价或否定评价的找矿线索进行再探索、再分析,完全可能获得与以往不同的新认识。第二,根据矿床学理论和找矿哲学理论分析,形成一个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矿床,需要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能形成一个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所分布的区域,通常不仅仅分布在已知矿床这个孤立的点上,而在其周围空间还可能有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存在。这就又为在已知矿山周围进行再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德兴铜矿含有3个矿区,其中铜厂矿区是先发现的,后来通过对找矿地质条件进行类比分析,又分别在其东南侧和西北侧找到了富家坞铜矿区和朱砂红铜矿区。
  当年强调“就矿找矿”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国家急于要求找到更多的资源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就矿找矿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找到较多的资源。


  就矿找矿离不开新理论、技术、方法、手段

  记者:“就矿找矿”是否需要理论指导?它与“理论找矿”有什么关系?
  朱训:理论找矿与就矿找矿并不矛盾。我在《论就矿找矿》一文里就明确提出“要发挥地质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作用”。如德兴铜矿在第二次勘探时,以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不仅使铜矿资源量扩大了近一倍,对国内其他大型斑岩铜矿的成功勘探也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又如,以山东“焦家式”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为后来发现一批金矿床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如何看待新技术、方法、手段在就矿找矿中的作用?
  朱训:在就矿找矿过程中,特别是在危机矿山找矿过程中,先进技术、方法、手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探矿技术装备能力的限制,一般矿床的勘探深度大多是300米~500米深。明明知道矿区深部还可能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存在,但由于钻探设备的限制,无法加以证实与查明,只能望洋兴叹。我在《论就矿找矿》一文中以德兴铜矿的勘探工作为例作了说明。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勘探深度为-165米标高,到70年代后期第二次勘探时,由于有了较为先进的钻探设备,勘探深度达到-650米标高,从而大大增加了探明储量。今天的技术装备更先进了,不少危机矿山和非危机矿山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先进技术方法手段在就矿找矿中的作用。如最近山东胶西北地区在焦家金矿等几个金矿深部又找到了几个百吨级特大型金矿,除了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了先进的探矿设备。


  找矿主体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记者:就矿找矿对于当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危机矿山找矿有什么样的意义?
  朱训:当前国土资源部部署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地域空间上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但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有找矿前景的新区;二是在已知矿点、现有矿山、矿区周围及深部开展的就矿找矿。可以说,就矿找矿是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358”目标的两大途径之一。
  就矿找矿对于危机矿山找矿来说意义是多方面的。在危机矿山周边及深部找到新的资源,一是可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有利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避免矿山闭坑给矿工就业、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可以缓解矿山的危机。对国家来说,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对国家的资源供给;三是有利于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增强矿山企业的发展活力。

  记者:在就矿找矿中,对于找矿主体――地质人员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朱训:最重要的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就是说,找矿人员头脑里要多一点辩证法,对待前人关于已知找矿线索的评价,敢于大胆质疑,进行再分析、再探索、再认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过去对已知的一些找矿线索作出未能反映事物全貌的结论,是可以理解的。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才有必要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分析,以求获得能反映矿床远景实际情况的新结论。所以要想就矿找矿取得成功,地质人员首先要创新观念,敢于对前人评价结论进行质疑,运用新的思维、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重新分析,进行新的探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但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前人的功绩。因为我们今天就矿找矿的成果总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

  记者:地质工作者在找矿过程中还应注意些什么?
  朱训:找矿哲学认识论关于找矿活动有几点规律性结论值得重视与牢记。
  第一,客观存在的矿产是可以被认识的。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只要有矿存在,就一定可以被发现、被找到。掌握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坚定找矿必胜的信心。
  第二,认识矿产、发现矿产要有一个过程。因为深埋在地下的矿产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认识矿产、发现矿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实践、认识的过程。找矿人员要有很大的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找出矿来。
  第三,找矿的认识过程呈阶梯式发展。找矿人作为找矿活动中的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矿产认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要经过普查、详查、勘探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像爬楼梯、登山那样逐步上升的,所以找矿人应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矿产勘查的规律性要求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循序渐进地推进找矿工作。不按规律办事,很容易徒劳无功或造成巨大浪费。
  第四,找矿人在找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找矿哲学认为,作为找矿主体,地质工作人员在与作为找矿活动客体的矿床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要找矿人具有“三光荣”精神和创新精神,只要有矿,迟早都会被找到。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