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矿产“狩猎”现低潮 昔日金主回归理性

2012年07月16日 13:44 44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欧债危机蔓延让海外缺钱的矿主一下子又多了起来。中国南方一家大型矿业公司海外部的Jay最近不得不连续加班,来处理从各方递上来的大量项目。但即使有估值诱人的机会,他还是决定"忍"字当头,待明後年再出手。
  "买涨不买跌,现在这个情况下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不再像08、09年时一窝蜂,都学乖了。"他告诉路透。
  中国曾借2008年金融危机一跃成为全球矿业的新晋"金主",雄心勃勃且出手阔绰。但眼下部分矿产估值回落的窗口再次被打开,多数中国投资人却陷入浓厚的观望情绪中。
  表面上,中国买家坚信除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延续疲态,因此并不急於抄底。但实际上,"新疾旧患"的双重困扰才是其难言之隐。
  与金融危机期不同,今年中国经济追随全球放缓脚步,企业盈利前景普遍受压,是为"新疾";过往投资失败项目积压,消化不良,是为"旧患"。两者并发,让中国企业不愿意,也暂时难以再高调地向全球矿业市场输血。
  业内人士预计,2012年或将成为近年来中国海外矿业"狩猎"的首个低潮期,部分冀中国"雪中送炭"的海外矿主恐失望而归。
  "今年的投资规模可能会不如去年,上半年已经显现出来了。"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先达称。据其对中国矿企海外投资的粗略统计,今年至6月中旬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同比大幅下滑50%以上。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中国金属及矿业领域的对外投资自2008年爆发後一直维持相对高位。但今年截至7月12日,中国金属及矿业领域的对外投资仅32笔,金额更缩水至25亿美元,而去年全年为154亿美元。
  反映202家全球矿公司市值的HSBC Global Mining Index(汇丰全球矿业指数)已从一年前的高点下跌35%至480点附近,相当於2009年8月水平。

  中国经济动力减速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官方已将2012年经济增速目标调降至7。5%,若成真,这将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成长步伐。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下,强周期性的金属和采矿业行业直面冲击,整体投资扩张能力受限。
  "目前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不明朗,生产经营利润也受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银根收紧,进行收购的财务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自然资源行业的执行总经理翁宇英告诉路透,除少数外,大多数国企和民企都多少存在这个问题。
  不过他补充,现在企业在收购把握上更加理性,好多项目可能已经看了一两年,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所以我觉得今後的收购也不会有太多跳跃性或决策仓促,可能慢慢会成为企业的一个常态化的理性决策过程。"
  以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例,今年前五个月实现利润直降56.9%。
  相较之下,金融危机期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GDP增速即便告别两位数增长,也仍保持在9%以上。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万众瞩目的4万亿刺激计划,房地产和基建领域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爆发,强力推动采矿和金属业回暖。
  但中国今年料难再出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奉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令企业进入债务规模和财务成本双攀高时代,雪上加霜。即便是享有政策性银行支持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慎贷"。
  "我们与国开行关系很好,有大量授信,应该说不缺钱。不过公司负债率较高,不敢多贷。相信这也是中国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一位北京的综合矿业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路透。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金剑华并指出,总体来说,现在企业资金还是比较紧缺的,短期项目融资肯定会比较困难些。每家面临的情况不一样。
  今年以来,经济疲弱导致信贷需求不足,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约为4.86万亿元,M2同比增速则持续在13%左右的低位徘徊。

  从失败中学聪明
  近年来全球大型矿产项目的资金规模激增,资源民族主义盛行,加上资源国税费等成本门槛明显提高,多重风险导致"初出茅庐"的中国投资人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失败项目的惨痛教训,悄然提高了他们对新项目的筛选标准。
  投资失败的项目,多数因投资矿山的基建配套不全、当地居民搬迁延迟、劳工纠纷、环保审查等因素造成投产日期一推再拖,投资回报率被时间无情侵蚀掉。
  新加坡矿业基金Bromius Capital主管Bhagyesh Dash指出,中国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实施了大量的对外矿业投资,其中一部分无论是质量还是收购价格方面均未能尽如人意。为了尽快投产,部分公司不得不先"消化"旧项目,而非开展新投资。
  因劳资纠纷、基建延工和成本预估不足,中信泰富在澳洲铁矿项目的投资已从当初20亿美元追加到去年底的71亿美元,至今尚未开工。中国中冶与江西铜业共同投资44亿美元的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也因文物挖掘和搬迁纠纷一再延期投产时间。
  "不是说现在变抠门了,而是中国人变聪明了。之前被骗的太多了。曾经被叫'人傻,钱多,速来'。"上述大型矿业公司海外部的Jay坦言。
  政策面亦有微妙变化。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获取海外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最近一年,作为海外收购的"大金主",大型国有企业愈发小心,纷纷抬高对外投资的风险评估门槛。
  一位央企管理层人士解释到,之前"走出去"就是好事情,赚吆喝。现在不一样了,国资委和商务部拿的调子是谈风险。
  "何必抢着去做呢?如果出事情的话,撞到枪口上,位子也不要坐了。"他称。
  中国商务部上周表示,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各类风险呈上升趋势。全球投资保护主义日渐升温,中外文化和利益冲突日益凸显。一些国家提高外资审查,部分发展中国家政策稳定性也较差。

  民企的机会?
  其实,昔日"金主"大型国企即使现在有意抛出绣球,也会发现如今市场上并不易找到称心的对象。因他们一般感兴趣的大型国外矿业上市公司目前现金流尚好,股权出售意愿不强。
  一位大型能源企业人士则感叹,好的项目本来就不多,金融危机的时候又已经被淘过一遍了,现在就是一些边边角角。
  "这就好像买衣服,好的衣服大家都抢,已经被抢走了,剩下不好的,没人买还是没人买。"她称。
  业内人士称,中国买家现在难以从三大铁矿石巨头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上找到股权收购类的机会。因前几年他们钱赚的太多了。"你硬要找它谈,就算开个价也是高高的。"
  相比之下,以"灵活取胜"的中国的民营企业或有望从此轮经济危机底部捡到便宜,特别是那些估值下跌最多的早期勘探类矿权项目和中小型矿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早期勘探类矿权项目因波动性大,估值下降已最多达八成。其次,中小型矿公司因遭人工、运输等各类费用挤压,业已明显感到业绩压力,部分融资需求强烈。
  一位国内基金公司老板称,他刚从加拿大创业板买到一个勘探类项目,成本不到1,000万人民币,感觉很划算。
  "民企的特点是投机性强,出手快。不过分析专业性稍差。"他表示。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