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贵州竹枝银币

2012年04月13日 9:24 38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134422182

134422183

  贵州竹枝银币俗称“竹枝银币”、“竹枝银元”,国外称BAMBOODOLLOR,国内称“贵州竹枝银币”或“甲秀楼银币”。该银币因背面为金竹三株图案而得名。此币系贵州铸造,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铸造的最后一种银币,也是流通时间最短的银币。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知发行的近千种银币中,“竹枝银币”是问世最晚、流通时间最短的,加之当初铸造量少,已成收藏珍品。
  贵州竹枝银币正面内芯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著名风景名胜——明代古建筑甲秀楼,甲秀楼图案的正门楼柱侧下方特别铸了一个很小的“谷”字暗记,很隐蔽,需仔细查看才能发现,此“谷”字系指当时“贵州省政府主席”谷正伦之姓,这在其他地方政府铸造的银币中罕见。外圈上边缘铸“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下边缘铸“贵州省造”字样,左右端稍下侧分镌五瓣花图案;银币背面中央为金竹三珠图案(贵阳市在宋代称“金竹府”,1942年建市时首任市长何辑五以金竹为市徽),左右两边铸大写“壹圆”楷书二字。
  “竹枝银币”每枚重26.697克,含银88%,直径3.85厘米。其规格、重量及成色均符合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的标准,与“帆船银元”完全一致。
  贵州竹枝银币是在1949年国民党政权金融崩溃、纸币完全失去功能的情况下,时任贵州省政府主席谷正伦,为维持国民党政权的统治,特别是为维持国民党军政机构的运转而铸造的。谷氏为黔中重地安顺县望族,谷正伦父谷用迁是前清举人。谷正伦受到蒋介石的重用,担任南京宪兵司令长达十年之久,还任过甘肃省主席。
  谷正伦于1949年初,批示省财政厅长潘锡元,迅速筹组贵州省造币厂,铸造一元银元。铸造所用机器设备由贵州物产公司经理朱迈仓在广州购办。所购设备及在广州招聘技工于当年7月到达贵阳。10月中旬银元开始试铸,至11月11日,因闻人民解放军已进入贵州天柱县而停止铸造,撤离贵阳,开工生产不足一个月。
  贵州竹枝银币铸量至今已经无法考证。但据原贵州造币厂技工回忆,该厂原计划日平均产量为500枚。据此推算,铸量应在一万枚左右。
  国民党贵州省政府面对解放大军进逼贵阳的形势,于11月11日撤离贵阳,贵州竹枝银币随迁到作为国民党临时省会的贵州省盘县。据当年曾在盘县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工作过的老人、官员家属以及与县党部、县政府关系密切的多位老人回忆,当初竹枝银币是由美式“道奇”十轮大卡车运到盘县的。在盘县时,竹枝银币未曾开过箱,与其他贵重物品一起,放在盘县政府大院,由军警严密看管,未卸离过“道奇”十轮大卡车。
  1949年12月上旬,为躲避逼近盘县的解放军,国民党贵州省政府在谷正伦指挥下,逃往兴义,竹枝银币依旧由美式“道奇”十轮大卡车运走,通过云南富源、罗平,前往兴义。
  贵州竹枝银币流入社会,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国民党贵州省政府搬兴义后,因解放军逼近,竹枝银币及其他银币被作为军饷发给国民党二七二师等部队及部分官员,但一般地方军政人员未领到该币;一说为国民党贵州省政府搬兴义过程中,在云南省罗平县,即因解放军逼近,将竹枝银币及其他银币作为军饷发给二七二师等国民党部队及部分官员。
  于是,贵州竹枝银币大部分流往贵州盘县、兴义、兴仁、水城、普安、晴隆和云南富源、罗平等县,小部分随外逃军政人员流往港台地区。
  解放后,人民政府禁止银元流通,收缴银币。竹枝银币或被持有者兑换给有关部门铸造银器,或自行铸造银器,或被人民银行收兑,即使当时因种种因素未被销毁的,也多在随后的政治运动及收缴中被销毁,使其存量日益稀少,成为珍品。

3元面值熊猫银币身价涨百倍

明清银锭:白银藏品中突起的黑马

龙洋银元三年价格升10倍

鲜为人知的川陕苏区红军银辅币

三种孙中山像小银币

印着“袁大头”的银元,何以能抵御通货膨胀?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