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谋划“煤电用一体化”能源转换新战略

2011年10月19日 13:53 82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Img322658639

大路煤化工产学研创新基地化学分析中心研究人员在做样品分析

Img322658640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公司生产装置一角。该装置是目前世界最大煤直接液化装置

  能源大区内蒙古近年来一直在思考、摸索,如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损失少、社会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造福人民,而不是简单地挖煤卖煤。
  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内蒙古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项目,在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在战略定位上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它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内蒙古能源发展的征途。
  近日,自治区能源开发局、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煤电用一体化”论坛,邀请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国能源学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区内企业代表研讨“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模式,该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

  发展优势:就地转化富民强区
  何为“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解释道,煤电用一体化就是将发电和用能产业构建为一个经济主体,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
  《内蒙古“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主笔人之一、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永军分析了内蒙古推进“煤电用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首先,是优化国家产业布局的重要选择。在现有生产力布局下,国内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成为能源净输入区域,西部地区成为主要能源输出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能源缺口进一步扩大,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在内蒙古布局高能耗环保产业,提高用电负荷,有利于缓解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优化国家产业布局。其次,是实现国家重要矿产资源的重要保障。内蒙古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加快构筑煤—电—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电解铝循环产业链,可以缓解国家铝土矿资源短缺的矛盾,有利于保障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第三,是完善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内蒙古提高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延伸、集聚、创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第四,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能源在高载能产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将提高内蒙古的用能水平,促进风电与高载能产业的有机结合,从而带动风电产业发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推进"煤电用一体化",有利于发挥我区环境容量优势”,张永军说,我区地域辽阔,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荒漠化、沙漠化土地较多,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仅次于新疆。我区规划建设的煤化工基地所涉土地不超过全区国土面积的0.25%,这为我区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能源消费总量、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能源输出与能源就地转化变成产品输出,对于富民强区的作用差别很大。自治区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表示,能源就地变为产业用能是一个让产业联动发展从而效益倍增的过程,比如煤—电—工业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链中,终端产品与煤之间的产值比是50多倍,这证明了产业链越长,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和技术创新越强,就业机会越多,富民强区作用也就越大。
  “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区构建煤—电—用长产业链的经验,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政策,实施双百亿工程,努力改变初级加工项目多、产业链短、循环利用不充分的发展方式,按照规划建链、延链、扩链、补链,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竞争新优势”,王秉军称。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对内蒙古探索发展“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模式给予了肯定。他指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研究煤电用产业一体化问题,对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富民强区具有现实意义。内蒙古要努力实现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和高效化,鼓励煤、电、用一体化,风、光、电一体化,注意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既提高规模化效益,又提高技术、产业集成效益,从而使资源利用和价值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