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镁都海城建设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

2011年06月30日 16:36 86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镁资讯


  加速融入沈阳经济区和鞍海经济带,实施"工业立市、商贸兴市、农业富民"三大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驱动经济高速增长
  全国"百强县",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金字塔尖",凭的是真刀真枪实力的比拼。海城能在全国百强县中位次大幅前移,同样离不开大项目、大产业作支撑。近年来,海城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区和鞍海经济带,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商贸兴市、农业富民"三大战略,坚持围钢、围矿、围店的"三围"方向,推进海城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变经济优势,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经济中,工业是"根"是"魂"。海城从重点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入手,确立打造世界新型镁质材料产业基地等 "一大基地、七大产业、十七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定位,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以产业集群化、企业园区化为重点,规划建设海城开发区、腾鳌两个省级开发区,西柳和南台两个市场产业支撑园区,东部矿产初级加工工业园区,海城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及牛庄装备制造等七个园区。目前,七大工业园区进驻重大项目达1000个;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40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倍以上。全市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三个,数量在全省各县(市)中最多。其中,以菱镁为主的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6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30亿元,钢铁深加工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60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菱镁矿储量约占全国3/4、世界1/4,被誉为"世界镁都"的海城市,今年以来,抢抓菱镁特色产业基地上升为省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举全市之力发展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海城市规划建设了占地50平方公里的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先后有70余个域外菱镁新材料项目签约落户,其中3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未来5年内,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当之无愧地成为海城市第一支柱产业。
  谈及海城,怎么也绕不开西柳服装、南台箱包等赫赫有名的专业市场。近年来,海城市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特色品牌优势,以打造"北方义乌"为目标,转变市场业态,加速产业集群化。目前,一个以西柳服装市场为龙头,沿沈大高速公路,包括总投资200亿元的西柳中国商贸城、总投资50亿元的南台世界皮革皮具城、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北方水暖城等在内,规划建设的2万亩专业市场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海城市还大力实施 "农业富民"战略,打造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推进海城由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其中海城农高区围绕姜、蒜、葱、元葱"四辣"品种,重点发展设施果蔬种植及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集群。全市"四辣"面积发展到10万亩,带动农户3万户。围绕鞍羊线、鞍营线两条设施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设施温室、千亩种植园、万亩规模化种植小区;围绕以中小、感王、温香、望台、高坨、耿庄为代表的"六镇",重点发展"一镇一品"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产业。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47万亩,"一村一品"专业村达65个,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1%和行政村总数的15%左右。
  海城历史上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无不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先导。新时期海城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强化改革创新,带来县域经济活力迸发,进入了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期"
  实践充分证明,海城既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力度,决定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程度。因此,新时期,为了抢占县域经济制高点,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的目标,海城市继续发扬敢于创新改革,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优秀城市精神,大力推进决策、服务、干部和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
  首先,创新决策机制,推动规范发展。海城市建立完善了全市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委员会集中审批制度,规范了项目建设行为。全面推行政府投资管理上的管建分离、管采分离、采建分离、建用分离的"四分离"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杜绝了政府投资的跑冒滴漏。严格实行国有土地出让挂牌、国有资产出售拍卖、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三项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政府资源收益的最大化。
  其次,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投资环境。 "你只管投资的问题,剩下的事情由我全权负责。 "这是海城对所有海内外投资者做出的郑重承诺。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海城市政府重点实施"三个一"工程,即 "一会制审批"、"一站式办公"和"一费制收费"。 "一会制审批"即城乡所有建设项目全部通过市规划委员会集体讨论议定,对于通过的项目,各部门要无条件履行手续。 "一站式办公"即规委会议定的项目在办理行政审批手续时,只需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就可履行各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 "一费制收费"即对全市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逐一列出和定值,对各部门收取的建设项目费用统一印制成一张单子,有效整合了收费项目,全面规范了收费标准。同时,规范行政罚没行为,把全市所有罚没项目的执行标准全部依法、合理进行界定,有效防止了自由裁量的主观随意性。
  第三,创新干部管理机制,保持发展激情。全市完善领导干部考评机制,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增强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着眼于干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以"百名青年干部实践成长"为核心的后备干部培养工程,选拔122名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青年干部,通过"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考察干部、在一线选拔干部",积极挖掘和使用年轻干部,充实了海城干部队伍的资源储备。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海城,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往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的征途上阔步前行。

[1] [2]

责任编辑:无人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