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西南铝冷轧厂调结构促发展侧记

2011年05月31日 14:19 437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在中铝公司最近召开的“强基会”上,熊维平总经理指出:“以运营转型为抓手,全面强化基础管理”。
  何谓“运营转型”?笔者理解,结构调整应该仍然是重头戏。
  在组织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了一年多后,我们调整的重点,也应该放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了。
  随着冷连轧生产线的全线投产,西南铝企业的冷轧产品结构必将发生一个大的转变。
  在这场变局中,如何打好结构调整的牌?如何在夹缝中占得先机?对冷轧厂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总量过半的冷轧产品,为何增量不增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塘片区开始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就有“轧机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如今,将近20年了,我们曾经的“效益工程”也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的涂层分厂、铝箔分厂、薄板分厂集中整合成了冷轧厂。现有冷轧厂的产能,基本上就是当年改扩建的产能。
  虽然冷轧产品的产量月月都占了集团公司的半壁江山,但利润却是不到20%,这让冷轧厂的职工感到无比的郁闷和纠结。
  我们不仅要问,这么大产量的冷轧产品为何总是不赚钱?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冷轧厂,并进行了深入调查。归结起来原因有四:
  一是产品结构调整未真正体现效益最大化。主要表现在:不赚钱的产品、亏损的产品一直在继续生产。如:商品铝箔毛料、空调箔产品;生产难度大,高质量的产品(如CTP板),在市场价格上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质量损失巨大,使边际效率不高的大众产品亏损严重。如占冷轧产品30%的罐料,由于冶金质量原因,造成大批量的退货,使本来盈利能力较弱的产品亏损更重。
  三是产品加工费偏低。由于国内铝加工行业的大面积发展,竞争加剧,使冷轧产品普遍加工费偏低,近几年,平均吨产品加工费只有5800元——6000元,同时原材料成本过高,造成冷轧产品冷轧工序加工费更低。
  四是铝锭价差损失,造成盈利能力大大减弱。铝锭的价差损失靠降低生产成本来弥补,难度很大。
  西南铝要在赢利模式上有大的改观,冷轧厂的结构调整恐怕是当务之急。要实现李凤轶总经理提出的“效益最大化”,冷轧产品必须要赚取更大的利润才行。
  结构调整,对于冷轧厂而言,是一篇大文章。
  一季度产量下降13%,利润为何大幅增长?
  在4月份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冷轧厂厂长汤勇感到从未有过的扬眉吐气——今年一季度,冷轧厂的利润由往常的“老幺”跃居“老二”,占集团公司利润的13%。虽然只占到了13%,这已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一直增量不增效的冷轧产品利润为何一季度大放异彩?究其原因,就是产品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季度,冷轧厂产量同比下降9.9%,内部利润却由亏损642万变成了赢利1522万。这样的变化,在冷轧生产线20年的生产中,是绝无仅有和令人惊喜的。
  在实际的产品结构中,记者发现了以下变化:一是“不赚钱”的产品同比大幅降低。1235商品毛料、空调箔这两个产品加起来我们少生产7000多吨。仅这两项产品就减少亏损近1000万元。二是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加了。罐盖料等利润较高的产品3月份达到当月产量35%的比例,增效比较明显。
  其实,近年来,冷轧厂在产品结构调整的路上就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相继开发出阳极氧化板、电视机用料、电脑用料、手机用料、外墙装饰幕墙料等2.0mm以上市场需求旺、附加值高的新产品,这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为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冷轧厂一季度生产经营取得的明显成效,产品结构的成功调整可谓功不可没。要真正落实李总提出的“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我们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再也不能干“只赚吆喝不赚钱”的事情了。
  在“久旱逢甘霖”后,如何延续这样好的势头,在结构调整上做足文章,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益,是冷轧厂下一步应该继续思考的问题。
  对于核心优势产品,如何将“蛋糕”做大?
  于市场经济而言,真正赚钱的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产品。
  于冷轧厂而言,涂层罐盖拉环料和高档的CTP板正是这样的产品。
  这两项产品,凝聚了冷轧厂广大技术人员心血和汗水。经过多年的研发,冷轧厂目前这两大主导产品的工艺技术已走在国内企业的最前沿,产品质量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水平。
  汤勇告诉记者,涂层罐盖拉环料前景极为广阔,是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品。
  “涂层罐盖拉环料在冷轧厂现有产品结构中占的比重是12%。如果5年后能够将这一比例提高到70%达到8万吨,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冷轧厂的利润将至少提高5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汤勇在分析时充满信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涂层罐盖拉环料主要用在易拉罐的瓶盖。目前,国内平均消费易拉罐40—50个/年/人,而美国是470个/年/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市场将至少以10%的年平均速度递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极具市场优势的产品,却有一致命的“瓶颈”——涂层能力不足。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涂层生产线已是满负荷生产,但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而要将这一产品做大,我们还需要大大提高涂层、拉矫、分切和涂蜡生产能力。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将这一市场做大,现有的优势将逐渐丧失,市场同样有被对手蚕食的危险”。汤勇显得非常着急。
  汤勇还告诉记者,冷轧厂的另一优势产品是高档的CTP板,这一产品实际是原PS板的替代品。冷轧厂紧贴市场需求,调动精干技术力量,于2010年掌握了该产品生产工艺。
  和传统的PS板相比,CTP板使用寿命和印刷质量有了质的变化。当然,市场上,它售价是远高于PS板的。生产这样的产品,获取的利润肯定也是非常可观的。
  由于具有西南铝熔铸、热连轧、涂层、冷轧的整体技术优势,涂层罐盖拉环料和CTP板目前具有比较大的竞争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已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谁也说不清楚。
  是选择优势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还是继续走“品种结构最齐全”之路,我们在结构调整中应该作出选择。
  残酷的市场竞争告诉我们, “品种结构最齐全” 很多时候其实是劣势而非优势。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产品,成本才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
  曾经的“三朵金花”,为何风光不在?
  西南铝建筑型材、西南铝铝箔和西铝天花,曾经都是家喻户晓的畅销产品。特别是建筑型材和西铝天花,几乎成了西南铝的代名词。如今,这一切已如昨日黄花,风光不再,留给西南铝人的是永远的伤痛。
  上世纪80至90年代,西南铝的建筑型材在市场有极好的口碑,家家都以安装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壁厚、牢固、美观,让大家赞不绝口。但新品开发的滞后和高企的成本,使我们败下阵来。而今,这一市场早已是民营企业的天下。我们率先开发了这一市场,却又拱手让出了这一市场,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铝箔区域,曾经是来宾经常要光顾的地方。当领导向客人介绍“比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还要薄”的时候,自豪之情写在每个西南铝人的脸上。而今,此情此景却很难再见。
  200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西南铝时,还特意将铝箔放入兜里珍藏。如今,这一曾经让西南铝人无比光荣的时刻,已成了永远的记忆。轧机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早已不在,“基本停产”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西铝工业公司的西铝天花,想当年是何等的知名。大大小小的公交车上贴满了西铝天花的广告,生产车间常常是门庭若市。如今,早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连品牌经营权也早已属于他人。
  这“三大产品”的质量是顶呱呱的,被市场打败的原因是居高不下的成本。我们往往是率先开发了新品,却很快丢失了市场。是机制的原因?是体制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
  教训是深刻的,也是痛苦的。而不能在教训中警醒却是可悲的。
  要想不重蹈覆辙,我们绝不能走在新品开发的最前沿,而走在“做大市场”的最后面。如果这样,我们将永远会处于被动。
  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必须按照中铝总部的部署,认真落实李凤轶总经理提出的经营理念,真正做到和市场接轨,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在结构调整的路上,我们还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