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开发模式创新国际化经营

2011年05月20日 8:56 84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近期多家央企海外投资蒙受巨额亏损引起关注,一些央企的境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或多或少存在隐忧,国务院国资委前不久召开的央企“走出去”工作会议给企业敲响警钟。
  中国企业不断反思的同时,也在深入思索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国际化经营,规避和控制风险,谋求双赢和多赢。在国资委这次会议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集群式”模式引起了一些企业和学者的关注。

  发展模式创新
  记者: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资源收购频遭设卡,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有色集团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业公司等三起并购,出手很快,价格很低,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罗涛:卢安夏铜矿宣布破产的第二天,我们就报价收购了。这种速度根本没让其他买家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应。之前,我们全天候盯防,天天盯着了解下一步状况。
  人还是最宝贵的。这些年中国有色集团收购的矿产,依靠的全部是企业内部技术和人员,已经打造出一支熟谙国际运作的精锐团队。
  记者:中国有色集团作为有色金属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企业,在这么多年的摸索中,你们有什么感触,有没有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和理念?
  罗涛:几年来,中国有色集团先后探索出直接投资、风险勘探、股权收购、国际贸易等成功的合作开发模式,并且通过整合内外资源,逐步完善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绿色开发之路,开辟出符合公司发展和当地实际情况的“集群式”开发合作途径。
  “集群式”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规模效应,降低了开发成本,也提升了中国有色集团在资源所在国的话语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记者:“集群式”开发模式如何发挥规模化效应?
  罗涛:以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为例,这是我国在境外建成的第一座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座有色金属矿山。合作形式是赞方以资源入股,中方以技术、设备和资金入股,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自1996年进入赞比亚以来,中国有色集团先后设立了8家企业,开发了2座铜矿山、1座铜冶炼厂和2个湿法炼铜厂。矿山生产的铜精矿作为原料供给冶炼厂生产粗铜,冶炼厂产生的硫酸又提供给湿法炼铜厂进行酸浸提铜,形成了规模化的“集群式”开发模式。
  集团投资开发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吸引了13家中外企业入驻,吸引投资超过1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中国有色集团的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分别增长了7.52倍、9.06倍、5.31倍和12.1倍。
  记者:中国有色集团海外并购屡屡成功,是否有不成功的案例?原因是什么?
  罗涛:入股澳大利亚稀土矿商Lynas受阻。Lynas这个公司非常好,有钽、铌,有稀土。他们主动找到我们。但最后七次报价却被澳大利亚政府否了。为什么?他们让我加上一条:稀土矿石不能卖给中国。我是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写不能卖给中国人呢,我们便决定退出了。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