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2年来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2011年01月17日 11:22 47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2011年1月15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会上作题为《落实新机制 推进“358” 谱写地质调查工作新篇章》的工作报告。

1

  徐绍史对十二年国土资源大调查以及2010年的地质调查工作成就予以肯定。徐绍史指出,十二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开拓进取,在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效显著,令人振奋。徐绍史强调,过去一年的地质调查成果可圈可点,鼓舞人心,重要成矿带的地质调查工作快速推进,区域重力工作的程度也快速提高。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物探、化探、钻探、遥感、测试等技术领域,以及地质信息资料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成果,这些成果都将有力地促进地质找矿,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新机制、“358”行动正式启动之年。就高举贯彻落实新机制、“358”行动两面旗帜,徐绍史强调要坚持迎难而上、探索创新,要坚持市场导向和权益保护,要当好先锋、夯实基础。
  汪民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地质大调查专项成效显著,取得四方面成果:(一)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矿产开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二)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能力显著增强,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切实维护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延长工作链,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四)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关于“十二五”地质调查工作,汪民强调要按照“陆海统筹、远近结合、资源环境并重、油气非油气并举、面上拓展、深部突破、盘活存量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部署“十二五”地质调查工作。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大幅提高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程度;二是基本完成重点成矿区带远景区矿产远景调查;三是显著提高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问题区、重大工程区中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四是大幅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程度和预警预报能力;五是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六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境外地质工作力度;七是整体提升海洋地质工作程度;八是显著提高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水平;九是公益性队伍体系进一步完善。
  出席会议的有: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寿嘉华,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钟自然,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学龙、王研、李金发,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广湧。
  中组部、中编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审计署以及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部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地调局高级咨询委员会院士专家应邀参加会议。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27个局属单位、全国31个省(市、区)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有关地质院校和大型矿业企业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我国12年来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显示我国实施地质调查12年来,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重要固体矿产资源量大幅增长。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新增铁矿石50亿吨、铜3800万吨、铝土矿4.5亿吨、钾盐4.6亿吨、金1800吨、铅锌8300万吨等资源。在开采强度不断加大情况下,铁、铜、铝、钾盐、金等矿产保有储量分别比1999年底增长41%、28%、39%、88%和53%。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藏中、滇西北、东天山铜多金属,阿吾拉勒铁矿,乌拉根和念青唐古拉铅锌多金属,祁漫塔格钨锡多金属,罗布泊钾盐,北方砂岩型铀矿,大场金矿等十大资源基地。在资源消费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保证了资源储量稳固增长态势,为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矿产调查取得重要进展。证实松辽盆地外围、银额盆地、中上扬子盆地和羌塘盆地等区域具有良好油气资源前景。海洋油气调查圈定38个含油气盆地。在新疆探获1927亿吨巨厚煤炭资源。
  另外,新能源资源调查评价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按照“陆海统筹、远近结合、资源环境并重、油气非油气并举、面上拓展、深部突破、盘活存量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我国“十二五”期间地质调查工作将大幅提高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程度。以整装勘查区为重点,基本完成重点成矿带中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和重要找矿远景区1:5万区调、航磁和化探调查,重点成矿带1:5区调、航磁工作程度达到65%,全国达到33%。发现一批物化探异常和1000余处矿(化)点,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完成全国省级地质志和系列图件编制,完善国家地质图文更新机制。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