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杀高耗能”将致经济内伤

2010年10月12日 9:12 433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16630元/吨的高位铝价,铝厂却仍不能开心;吨钢净赚300-400元的4500元/吨的螺纹钢,钢企也只能摇头。从今年9月至今,这样的怪现象蔓延在高耗能行业的不少企业中。各地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高耗能行业几乎无一例外的遭遇了限产令,让难得遇上好行情的企业只能“望盘兴叹”。
  地方政府的逻辑也相当简单。河北省发改委人士就曾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描述对企业限产的依据。该人士称,政府以“十一五”末的单位GDP能耗为标尺,凡是高于这一标尺的企业就被认为是“高耗能”企业,就需要进行限产,为达成“十一五”目标做出贡献。在这样的逻辑之下,钢铁、有色、水泥、化工……重化工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被纳入限产之列。
  而如此限产,无疑是将360行简单地分成了三六九等,能耗低的就是“好行业”可以支持,能耗高的就是“坏行业”需要限制,全然不顾高能耗行业也是社会必须,也需要适度发展。
  “我们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一向做得不错,在行业中也一直处于前列,但为了达成所在地的节能目标,也挨了限产的板子。”一位钢厂老板在采访中这样表示。诚如其所言,通过“通杀高耗能”的方式达成节能减排目标,非但不能使得各行业整体的节能水平提高,反而有可能误伤那些在节能方面投入颇多的优质企业。
  而这实际上体现的是政府在制度标准制定上的失职。在对地方政府的一系列采访中,记者发现,没有哪位负责节能减排的官员能答出不同行业(包括高耗能行业)的能耗平均值,甚至对一并要求停产的企业的能耗指标无法做出排序。正是因为政府部门无法对企业的节能工作在行业中的水平做出准确判断,才导致在冲刺“十一五”节能目标临阵磨枪时,选择了最为简单粗暴的手段。
  这一课,牵头节能减排工作,目前正在国内到处检查的中央协调小组又将在何时才能补上呢?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课如果补不上,如今冲刺“十一五”目标的大跃进似的限产就绝不是中国工业面临的最可怕情况。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的减排新任务,以及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缺乏对企业节能工作评价能力的地方政府很可能一边倒只发展低能耗的行业,同时限制发展高耗能行业。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对钢筋、水泥、基本金属的需求仍在,在供给上被掐了脖子的基础工业材料存在着价格上涨的可能。到时候,国内建设可能将被迫使用5000元/吨的钢材、20000元/吨的铝、500元/吨的水泥……作为一个基础材料资源大量依靠进口的国家来说,高昂的城市建设成本最终是“肥水流了外人田”。
  在“唯GDP论”多年后,政府决定转型,但转型绝不是从“唯GDP论”变成“唯能耗论”,绝不能仅仅依靠肃清高耗能,而应该整肃那些在各行业中能耗超标的企业,如此看来,各级政府未来似乎还有很多课要补。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