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色东方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世界级企业崛起

2010年08月20日 8:31 89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8月20日消息  位于祖国大西北贺兰山麓的中色(宁夏)东方集团(600811,股吧)有限公司,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军工配套小厂。
  短短十几年,他们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主导产品90%以上销往欧美、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钽丝占世界市场的60%,综合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量居世界第一位;钽粉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位居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全球同领域的领跑者。
  中色东方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骄绩:大到风云一号、二号人造卫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座核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枚运载火箭,小至松下、西门子、三星、摩托罗拉、IBM等国际知名品牌都含有他们的产品和技术。
  目前,他们正在参与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国产大飞机、航天、太阳能等相关技术与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国内外业界评价他们是——“东方崛起的一个世界级企业”。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中色东方的发展史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开拓史。
  1965年,根据国家战备需要,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数百名学有所成的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怀着报效祖国、报效中国核工业和航天航空事业的一腔热血,告别首都北京,来到满目荒凉的贺兰山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
  他们在风沙弥漫、寸草不生的恶劣环境中,战胜种种困难,硬是用青春和热血为我国高科技和国防事业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壮举,曾经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表彰,在企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有着“企业活词典”之称的退休老厂长吴瑞荣感慨万千:“正是这一段艰苦而又辉煌的岁月,使中色东方铸就了'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企业精神,后来这一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自主创新——这个企业的核心精神始终没有改变。”
  然而,谁能想到,当初这家企业振翅腾飞时是怎样的沉重而艰难?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军转民”的战略实施,军工任务锐减,1981年他们仅拿到了250克钽粉的订单,尔后连续3年,工业总产值徘徊在千万元左右,企业从荣誉的顶峰一下跌入了低谷。就在这期间,3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流失,大批干部申请调动,企业一度面临倒闭的危险。
  当时国内钽粉年需求量不到10吨,而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却高达600吨至800吨。要让企业再创辉煌,增强发展后劲,必须要把自己几十年来在主导产品方面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钽粉、钽丝方面大做文章。中色东方决定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问题是这条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他们想到了技术引进,想到了合资。可严酷的现实回答他们——此路不通!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名厂领导带领几名技术人员到日本考察访问,一家跨国公司竟然在生产线30米外划了一道白线,不准他们越雷池半步;一些外国客商在商务活动中拒绝看他们的产品样品甚至不屑与他们交换名片;当他们向当时国际上钽制品两大巨头之一的德国卡博特公司提出引进技术的要求时,被后者傲慢地拒绝了:“我们绝不会在世界的东方培植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
  得知这些消息后,中色东方的职工们尤其是技术人员被激怒了:“我们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拿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
  钽粉的特性是比容越高,技术含量就越高,价格越昂贵。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钽粉已向高比容和超高比容方向发展,对钽粉比容的要求标准是1.7万至2.3万,而我国的钽粉比容只能达到8000左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20年……
  中色东方决心向这个差距挑战!1991年10月,一场改变企业命运的决战打响了。
  “靠'外援’行不通,逼得我们只能自主创新,当年的技术人员憋着一股劲拚命也要拿下高钽粉技术的高地!”回忆起当年的决战历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副厂长的何季麟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何季麟带领一批科研人员组成攻关小组,钻进简陋的实验室里。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取得了上万个技术参数。半年时间过去了,1.7万至2.3万高比容钽粉终于研制出来并向外商发去了样品。
  喜讯接踵而来,高比容钽粉一次性通过外国客户检验,当年出口5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钽粉出口零的突破。1994年,科研人员又研制出钽丝生产连续拉拔的先进工艺,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次年,出口钽丝2.56吨,实现了我国钽丝出口“零”的突破。
  从1993年开始,企业销售额连续8年以45%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按照“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方略,中色东方产品的科技含量始终处于世界最前沿。
  目前,中色东方拥有60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并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他们研制的商品级钽粉已达到15万超高比容,研究水平则达到25万超高比容的世界顶尖水平;细径钽丝由原来的直径0.4毫米提高到目前比头发丝还细的0.06毫米,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准。
  正是凭借着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占领竞争制高点,中色东方成为世界钽铌核心技术的领跑者。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