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2010年08月13日 13:5 47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8月13日消息  日前记者从青海省经济委员会获悉,青海省将通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今年以来,青海省经委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这一主线,加大综合协调工业经济运行力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努力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着力化解工业运行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特别是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青海省经委“一手抓重建,一手抓发展”,在全力以赴做好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物资保障工作的同时继续大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保持了工业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工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8.7l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6月当月完成增加值49.05亿元,增长19.4%。
  青海省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重点企业生产基本稳定;有色金属、电力等重点行业支撑工业较快增长;重点地区工业增长较快;部分重点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重点产品中,电解铝增长80.75%,单晶硅、多晶硅、碳酸锂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41.17%、25.64%和104.38%;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逐月回落;产销衔接良好。青海省工业呈现出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展方式粗放,主要工业产品大多为工业初级产品,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工业能耗占青海省全社会综合能耗的80%以上;二是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重工业占9l%,轻工业占9%,轻工业发展明显滞后;三是环境压力大,生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四是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就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据悉,青海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一)以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以钠、镁、硼等盐湖多元素综合开发为重点,建设盐湖化工及能源化工基地,发展两碱、镁砂、硼化工等系列产品,形成盐湖化工产业集群。
  建设千万吨级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的区域性石油化工基地,以煤、天然气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煤焦化、甲醇制烯烃等产品,形成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以金属镁、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及其就地转化升值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铝镁轻金属合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下游深加工产品,形成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产业集群。
  以晶体硅、非晶硅、聚光发电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应用和生产为重点,构建太阳能完整产业链,打造光伏产业基地,形成光伏和光热利用产业集群。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铝、镁、铜延伸加工、锂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以蓄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组件为重点,发展电子材料及锂电池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铝镁合金电子产品,完善正负级材料电解液等锂电池相关配套产品,形成电子材料及锂电池产业集群。
  以200万吨特钢产能建设为重点,构建特钢生产基地,发展轴承、核电、轨道用高端特钢品种,加大铁矿开采等配套产业建设,形成特钢产业集群。
  以200万吨PVC产能建设为重点,构建PVC产业基地,发展管材、板材和装饰材料等产品,形成PVC及下游制品产业集群。
  以生产2000台套数控机床、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重化工非标设备制造等为重点,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发展机床、风力发电设备、汽车、环卫设备、大型铸锻件及基础零部件等产品,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沙棘、枸杞、青稞和马铃薯等特色植物系列产品的规模加工以及牛、羊资源的综合开发为重点,构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发展中藏药、膳食粗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150台套织机,形成2000万平方米机织藏毯生产能力,发展我国最大的藏毯产业基地,形成特色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以发展非银行金融服务、工业物流为重点,形成生产服务业集群。


  (二)构建空间布局有序、各具特色、区域分工合理、产业集聚和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这其中根据青海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优先发展晶体硅材料、电子薄膜材料、绿色电池材料和锶铁氧化体磁性材料。
  依托青海省全国第二高值区的太阳能资源以及2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荒漠面积,充分利用青海省已逐步形成的多晶硅、单晶硅、硅切片等产业基础,形成光伏发电完整产业链,使其成为青海省新兴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