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

2010年07月20日 10:45 43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具体体现在五个“新”,即:新在科技含量要高,新在经济效益更好,新在资源消耗更低,新在环境污染要少,新在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要示: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广西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要降低资源消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生态环境是广西的一大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就不能忽视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代价与成本。广西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既不能重复发达地区的老路,也不能延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要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所以说,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是以集约增长为基础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探索实践工业化新模式: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的载体
  推行技术进步模式。新型工业化要求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增加就业、增加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尤其是要减少广西传统的冶金、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等产业对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促进新产品、新产业的形成,推动广西传统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并最终完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一是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协调发展一、二、三次产业。提高非资源依赖型产业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意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传统工业基地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协调各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产业之间的关系,引导各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二是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制糖、铝、水泥、林浆纸、石化五个行业循环经济,实施工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在广西重点行业中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制糖、有色金属、铝业、再生资源等行业建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构建北部湾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区。三是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从生产源头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三废”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打造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制度创新: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的保障
  协调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除在技术层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必须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制度创新上,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宏观层面,即政府层面。要求明确政府在协调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问题上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确处理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体制框架和政策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政府。更好地调整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为政府调控、市场主导、企业创造经济增长的模式。在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建立广西区市各级绿色GDP核算制度,改进干部考评机制,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观层面,即市场层面。建立现代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市场制度,包括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价格信号制度、市场道德规范制度等等;推进以生态法则为导向的市场制度创新,在推进广西特色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以环境税费为主的“绿色税收”体系和环境使用权的交易制度等等。
  微观层面,即企业层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的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因素,通过资源环境因素决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建立绿色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绿色制度创新,建立市场化与生态化内在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

责任编辑:木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