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话语权 我国铜冶炼业需提高集中度

2010年07月12日 10:47 119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7月12日消息

  产业上游铜矿品位下降矿商掌握主导权
  铜是人类使用比较早、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金属,全球的铜资源非常丰富。2008年,全球铜储量5.5亿吨,基础储量10亿吨。
  从地区分布看,全球铜矿资源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和大坪谷地区、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及加拿大的东部及中部地区。智利是全球铜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分别占全球储量和基础储量的29%和36%,其中,智利最大的铜业公司CODELCO(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占据了全球铜储量的10%。我国铜资源相对短缺,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占全球的5.5%和6.3%。
  由于资源禀赋原因,全球铜精矿的分布非常不均衡。美洲是铜精矿产量最高的地区,近几年年均产量900万吨,其中智利产量超过500万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全球铜精矿贸易异常活跃,在全球每年超过500万吨的铜精矿贸易中,智利、秘鲁、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为主要铜矿出口国,分别占全球出口总额的36%、15%、10%、9%和5%;中国、日本、印度、韩国为主要铜矿进口国,分别占全球进口总额的28%、23%、10%、8%。
  智利在全球铜矿产能中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全球前十大铜矿中智利有五家,分别是Escondida、Codelco Norte、Collahuasi、Ei Teniente和Los Pelambres,年产能分别为133万、90万、49.8万、44万和36万吨。不过,近年来全球矿业行业的大规模并购,使包括智利在内的全球主要铜矿大部分被国际大型矿业公司控制,智利仅有Codelco控制着几家主要铜矿。

  铜矿品位下降,行业整合风行
  过去10年,铜矿品位以年均2%的速度下滑,从2000年之前的0.9%—1%降到目前的0.8%以下。铜矿品位逐年下降的原因在于,在中国需求启动之前的十几年里,铜等金属价格较低,导致新项目数量不断减少;另外,采矿规划大都是为了实现现金流最大化而首先开采品位高的矿石,矿石的品级不断降低,使得现有项目矿石品级普遍较低;此外,矿商为了使净现值最大化,矿山往往被设计成露天的(全球有85%的铜产自露天铜矿),导致品级不断下滑。
  由于近些年铜价的上升,全球铜业勘探费用逐年增加。2002年全球铜矿勘探预算不足4亿美元,而到2009年就达到30亿美元。由于全球铜矿品位的下降,勘探的效果并不明显,新发现的大型铜矿不多。2000年之前,全球每年新发现的铜矿在1500万—2000万吨,之后急剧下降,现如今已不到1000万吨。目前,新发现的几座大型铜矿均需4—10年时间,才能替代当前世界上的主要矿山——Escondida、Grasberg和Broken Hill。
  由于全球铜矿品位的下降,其他矿产资源也在减少,开发大项目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最终的资本开支、运营成本、主权风险和终端价格波动性都很大。在风险和成本双双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收购而非新建”受到青睐。近年来,采矿业成为全球基础材料中整合度最高的行业。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2005—2008年全球采矿业并购交易总额达6130亿美元。
  持续的整合给采矿业带来了显著的增值效应和经营优势,并使行业的定价力显著增强,使得成本的传导较为容易。由于对铜矿供应基本形成了垄断,上游大型矿商可以通过控制产能利用率来影响供给量。2005年之后,铜价一路飙升,全球铜矿产能利用率反而连续下降,上游矿商通过控制产能供给延长了铜价高位运行的周期,且使铜价呈现易涨难跌之势。

  我国大型铜矿少且贫矿多
  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铜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为3000万吨和6300万吨,分别占全球的5.5%和6.3%。虽然从绝对数量看并不少,但铜矿品位较低,大型铜矿较少。智利四大斑岩铜矿平均品位达1.68%,非洲的民主刚果和赞比亚大型铜矿平均品位超过3%,部分甚至达到4%,而我国大部分铜矿品位低于1%,部分矿床品位只有0.5%—0.6%。世界上铜储量超过500万吨的超大型铜矿约60个, 我国仅有两个。缺乏大型铜矿且贫矿相对较多,使得我国铜矿开采能力较低。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