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资源税或“折中”推出 称中在澳资源有望受益

2010年06月25日 9:2 489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新闻图片201052599111277428151343_3869.jpg

新总理吉拉德(左)呼吁政府和矿企“坐下来”谈判中国在澳资源项目有望受益

  6月25日消息    澳大利亚高达40%的新资源税计划可能因总理突然易人而生变。
  昨日,原定当天飞赴加拿大出席20国集团(G20)峰会的陆克文(Kevin Rudd)不堪朝野重压而辞任澳大利亚总理,原副总理朱莉娅·吉拉德(Julia Gillard)接任,后者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压垮陆克文总理一职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饱受澳众多矿业公司阻挠的新资源税计划。
  吉拉德在上台后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号召停止政府和采矿业之间针对资源税方案所进行的“战争”,“今天我把政府的大门向采矿业打开,希望采矿业也同样采取开放态度。”
  她称,将由原财政部长、新任副总理韦恩·斯万(Wayne Swan)和资源部长马丁·弗格森(Martin Ferguson)与矿企就新资源税展开谈判。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最迟将在6个月内重新选举,澳大利亚政治评论师分析,工党执政局面下,最有可能在今年10月前后举行议会选举。
  昨日上午,澳大利亚股市汇市对吉拉德上台反应热烈,澳元对美元大幅反弹;股市开盘现涨势,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巨头力拓、必和必拓、FMG股价分别上涨2.58%、2.07%、4.29%。

  工党为保执政权换帅
  2007年当选总理的陆克文,早前已因气候变化和难民问题政策失误而声望大损。今年5月2日澳政府宣布拟进行资源税改革,澳众多矿企闻讯后纷纷暂停许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涉资数十亿美元;并直指该项税收将削弱相关项目及开采计划的价值,无利可图只会导致外资越来越少,终结澳资源行业的发展。
  在一些富豪和必和必拓、力拓等矿业巨头的带头资助下,澳国内掀起反对资源暴利税的活动,导致陆克文所在的工党在昆士兰和西澳等资源丰富的数个州支持率大跌。本月初,工党支持率在执政两年多来首次不敌反对党。

  新政府或采取折中办法
  在吉拉德表态后,必和必拓昨日应声停止了批评新资源税计划以及为此而举行的宣传活动。
  澳大利亚本地投行麦格理在一则研究报告中指出,40%新资源税或因吉拉德上台而面临重大调整。
  不过,吉拉德的表态并不意味着澳政府在新资源税计划上将全面妥协。澳矿业公司Cape Lambert Resources Ltd.首席执行长Tony Sage昨日称,以吉拉德和斯万为首的工党新领导团队将会坚持征收新资源税。
  一家国际银行驻悉尼的矿业分析师称,新资源税对澳政府在2012-2013财政年度前减少预算赤字计划至关重要。澳政府上月公布的预算案中,料上述财年将通过矿业税筹集30亿澳元,之后一财年将达90亿澳元。
  熟悉澳大利亚投资的北京安邦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贺军昨日告诉早报记者,吉拉德或许会对资源税改革采取“折中办法”。

  中国在澳资源项目或受益
  “吉拉德上台,对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可能是个利好消息。”贺军说,目前澳大利亚经济在矿业资源方面与中国需求挂钩,从企业角度看,假如对矿业征收40%超额利润税,对中国企业购买和投资澳大利亚资源不利。
  此前,中铝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铝土项目一度传闻可能因新资源税而搁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琳说,前几年国际资本投向了澳大利亚矿业,前期投资大、风险大,很多矿区还没有投产,40%新资源税一旦开征,势必重创澳经济。
  刚刚过去的几天,中国和澳大利亚方面签订了总价约88亿美元(合100亿澳元)的10项“大单”,其中7项与能源、矿产等资源产品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23日表示,不建议在外汇储备中增持澳元,并称“澳元并不可靠”,因为,澳大利亚主要依靠中国市场,而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对资源的依赖将有所降低,这会使得诸如铁矿石等澳大利亚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下降。
  对此,贺军不以为然,认为郑新立犯了个时间“错误”,尽管中国目前在调结构,但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中国制造”短时间内对资源的需求并不会改变。(东方早报)

相关新闻:

矿商之手逼退陆克文 资源税征收或许还将进行


  6月25日消息   陆克文政治生涯中的两次转折,皆与矿业相关。
  在中澳矿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则轶事:在陆克文驻中国大使馆外交官任期结束后,曾有意申请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中国区负责人一职。但最终,主修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的陆克文,输给了主修中国经济学、同样与中国渊源颇深的戴坚定(前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后来,陆克文回国并成为澳大利亚总理。
  6月24日,澳大利亚政坛地震。陆克文含泪离职,副总理茱莉亚·杰拉德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在其背后,亦闪现着澳洲矿企的身影。
  在陆克文离任之后,澳洲矿业巨头迅速做出反应。必和必拓称,其将暂停反对资源税的宣传活动;力拓集团也表示,新总理有关政府拟重议新资源税的言论令其鼓舞。当天,必和必拓、力拓矿业股收高1.5%左右。
  “推迟碳交易方案、强势征收资源税,的确对陆克文的民意支持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4日,一位澳大利亚矿产交易界的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但归根到底,还是陆克文不善沟通,最终导致四面楚歌。”
  而对于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这场资源税风波,中国这个铁矿石大买家,亦很难置身事外。

  未实现的妥协
  “从民意看,(陆克文下台)是有可能,但发生得这么快这么突然,的确有点意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几乎是熟知澳中矿业届人士论及陆克文历任时的一致反应。
  但或许直到本周一晚,陆克文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就将成为澳洲40年来任期最短的总理。
  因为,当天晚上,就这场沸沸扬扬、官民对立的资源税争端,陆克文和矿商已经达成了一个初步妥协结果。
  本报记者独家从知情人士处获悉,6月21日晚,陆克文与澳洲主要矿商进行了一次内部协商,并最终提出了一个这种方案,即,仅对高品位矿石(60%品位以上)征收资源税;较低品位矿石(56%左右甚至更低者),则不在征收范围之内。
  “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税收,将主要由必和必拓、力拓这样的巨头矿商承担,中小矿商几乎不需承担。”该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解释说。
  而5月2日,陆克文政府最初的要求是:拟在2012年推出税率高达40%的“资源租赁税”,以取代各州政府现行的“特许开采税”。并且,大小矿商一视同仁。
  据本报记者了解,尽管6月21日晚的新方案并不算完全落实,但却至少是对峙双方在僵持阶段,面对面的一次沟通和交流,更可视为陆克文的一次“妥协”。因为,“按此方案,最终征收的资源税收入,将只有原计划的60%-70%”。
  但第二天,意外发生。6月22日,澳洲媒体发布了一封老年人协会的公开信,批评陆克文政府没有好好照顾到老人群体的利益。
  在澳大利亚,这对民选总理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而此前,陆克文已有数桩美丽承诺未能兑现。比如,在碳交易计划上立场飘忽不定、对“旨在对抗气候变得限制和交易系统提案”予以搁置;关于决定控制汽油和食品价格的承诺,最终被证明是随意作出的承诺……
  而他对矿业征收超额利润之举,只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几个月内,新一届大选即将举行,而工党显然不愿意因陆克文失去继续执政的机会,同样来自工党的茱莉亚·杰拉德,就此被扶正。
  上述澳大利亚矿产交易界的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三年前,工党成功地从连任三届总理的自由党领导人霍华德手中,通过选民获得执政权。工党内部的高级官员,也都有着很高的水平和抱负,他们显然都不希望在等了十几年后,又要面临回到在野党的风险。”

  强势PK强势
  在上述人士看来,真正击败陆克文的,是他执拗的性格和强势的作风。
  “客观地说,陆克文在职期间,的确做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好的事情,包括在哥本哈根力争碳排放事宜、改善土著生活、努力渡过金融危机。所以,在看他的离职演说时,我也觉得非常感动。我相信,他会觉得不公平的。”这位人士称。
  “但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所有人都认为陆克文执政期间,政策都是突然间扔出去的,而非通过协商与沟通。甚至在工党内部,他也很少询问别人的意见。”
  据本报记者了解,其中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在资源税方案出台后,不仅是全体矿企集体错愕,就连澳大利亚外贸部长,竟然也是不知情的。
  6月24日,一位澳中能源交易机构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现有的税制的确不尽合理,陆克文调整的整个思路也是对的,但是实施过程中,他态度太过强硬,显得没有改变余地。”
  但强势的总理,碰到了同样强势的产业。从大型矿商必和必拓、力拓、Xstrata,到中型企业FMG等,集体掀起抗议浪潮。 力拓在网站上发表了一份致全体股东的信,力拓董事长Jan du Plessis表示,新资源税如果开征,将令澳洲成为采矿业课税最重的地区。他甚至直言,这一方案“脱离商业现实,既不能给澳大利亚经济带来竞争力,也不利于实现高效的税制改革。而政府当前的方案不经咨询就推出,严重削弱了投资结构的稳定性,导致当地投资吸引力降低”。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长高瑞思,则以该公司在南澳的一项涉及水坝扩建和铜、铀开采的大型项目为例,说明新税收将导致该项目的净现值降为负值,投入资本回报率将低于采矿业最低水平15%,该项目将变得毫无经济价值。
  “矿业是澳大利亚GDP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大选之际,冲击矿业显得有些不明智。”上述矿业资深人士称,“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国内会有80%的人认为,大的矿采公司肯定应该缴税,支持陆克文的这个想法。不过,高达40%的资源税,征收对象却包括所有利润率不低于6%的矿企业,这的确不合理。”
  此前,据澳大利亚财政部门曾乐观估计,2012财年始,政府将通过此项新税征得30亿澳元的额外税收,2013至2014财年的额外税额将达90亿澳元。所征税款将主要用于支付养老金、加大矿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小企业发展等。
  陆克文原以为,削平采矿业财富,将“暴利”返还公共建设和民众,将赢得广泛的支持。但实际情况却是,公众却担心,该税会令澳洲作为投资目的地的信誉受损。
  “可以说一直以来,澳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特别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投资环境有保证。但如此一来,可能国际大公司都会觉得不保险,对澳洲的投资形象,肯定有负面的影响。”上述能源交易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资源税何去何从
  与陆克文相比,新总理杰拉德与矿商的关系显得更为融洽。
  在6月24日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她表示,将随即开始就新的利得税方案与矿产行业进行谈判。“为了达成一致意见,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咨询(consult),我们还需要协商(negotiate)。”杰拉德称,政府将向矿产行业敞开大门,矿产企业也应打开思路。
  而在杰拉德表态终止联邦政府始于今年5月的、耗费3800万澳元的超额利润税宣传广告后,矿业公司也终止了他们所发起的广告运动。当天,必和必拓一位发言人表示:“应新总理的要求,我们已要求下属机构立即暂停所有广告活动,以表达诚意。”
  但不少人仍然认为,尽管新总理上台,资源税的征收或许还将进行。6月24日,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ape Lambert Resources首席执行官Tony Sage就表示,陆克文的离任,可能不会改变政府征收资源税的决定。
  但资源税征收的幅度和方式的调整,则在各方的预期之内。陆克文在下课前夕的“妥协”,便是证明。而摩根士丹利此前则建议,可对税收计划进行大的改动,包括将税率降至20%、将起征点提高至利润率15%等。
  澳大利亚资源税政策最终将如何调整,对中国这个铁矿石大买家来说,同样休戚相关。毫无疑问,澳政府新增的资源税,将直接被转嫁至铁矿石的出口价格中。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方高层在此前访澳时,曾在非正式交流中数次向澳政府官员和矿企提出:铁矿石价格若再上涨,中国将无法承受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在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保罗·格拉森(Paul Glasson)看来,未来,在资源领域的合作,对中澳双方都极为重要。在中方访澳时,保罗曾主持了一场大型会议。
  “两国近500名高级官员和企业高层齐聚,这是中澳之间从来没有过的盛大场面。很明显可以感觉到,双方对彼此的投资热情依旧高涨。两国在资源领域的互补性,还是非常显著的。”保罗说。(21世纪经济报道)

澳洲新总理吉拉德:将与矿产行业商谈税收问题


  澳洲新总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周四(6月24日)表示,她将随即开始就新的利得税方案与矿产行业进行谈判。
  数周来矿产业和政府爆发尖锐分歧,这导致前任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遭到党内罢黜。
  吉拉德在她上任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将向矿产行业敞开大门,随后又要求"矿产企业应打开思路。"
  陆克文因拒绝就他所建议的40%利得税与行业进行洽谈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随着中国资源需求的膨胀,澳洲矿产行业未来有望获得更大收益。
  最近数月,陆克文因一系列政策失误而失去支持。陆克文下台促因包括:对"旨在对抗气候变化的限制和交易(cap-and-trade)系统提案"予以搁置;计划对澳洲采矿业征收"超额利润税"。
  澳洲政府本以为"超额利润税"会因平摊繁荣采矿业的财富而赢得广泛支持,但实际情况"却是"公众担心该税会令澳洲作为投资目的地的信誉受损。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BillitonLtd.)与力拓(RioTintoLtd.)警告称,数十亿投资正面临风险。"两拓"已率先对该税收方案开战,称该税将使澳洲成为世界税收最高地区之一。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ape Lambert Resources Ltd. (CFE.AU)首席执行长Tony Sage周四则表示,陆克文(Kevin Rudd)的离职可能不会对政府矿业税前景产生影响。
  Sage表示,以总理吉拉德和副总理斯万(Wayne Swan)为首的新的工党领导团队坚持征收矿业税。一家国际银行驻悉尼的矿业分析师补充称,巨额矿业税对于政府在2012-2013财政年度前减少预算赤字规模的计划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