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建立
2010年01月07日 14:46 3333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钼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毛景文等日前研究提出,我国东秦岭地区的钼矿与铅锌矿有着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良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及金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
据毛景文介绍,东秦岭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钼矿成矿带,也是仅次于美国Climax钼矿带的全球第二大钼成矿带。最近几年,我国在东秦岭地区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东沟超大型钼矿、鱼池岭超大型斑岩钼矿和汤家坪等大型斑岩钼矿。同时,在中国最大的南泥湖钼矿田和东沟超大型钼矿床外围发现了一系列脉状铅锌银矿。
毛景文等人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研究认为,东秦岭的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白垩纪中期,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两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两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毛景文说。钼矿与周围脉状铅锌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它们在时空上紧密相伴,是同一地质事件的结果。研究发现,脉状铅锌矿属于一种中低温和低盐度的热液矿床,矿化蚀变组分相对简单,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及绿泥石、石英、绢云母、碳酸盐矿物。
“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对于矿床模型的应用及找矿评价,毛景文给出五点建议:
第一,找矿部署应针对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岩石圈减薄地区。对于包括中国东部在内的欧亚中生代大陆边缘,北北东向或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找矿的最佳部位,尤其是在岩浆活动发育地段;盆地边缘、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地段的花岗质岩石也是重要的找矿目标区。
第二,在花岗杂岩体内关注较晚期分异程度高的岩体,在单一期次的岩体中关注分异程度的隆起部位,确定找矿靶区。高硅富碱多挥发组分是确定含钼矿岩体的重要标志。
第三,在碎屑岩、变质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地区寻找斑岩钼矿,在碳酸盐岩地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或矽卡岩型钼(钨)矿。
第四,在钼矿外围围岩的断裂带中,关注脉状铅锌银矿的寻找。同时,在脉状铅锌银矿附近或深部寻找隐伏的斑岩钼矿,如沙沟脉状铅锌矿,其成矿时代为147Ma,其下部或附近隐伏的斑岩体内可能存在斑岩钼矿。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