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价高企的背后—支撑市场和价格的因素分析

2007年07月09日 0:0 35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去年以来,钨价基本处于高价位浮动,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在日前于南昌结束的“2007中国钨业市场形势研讨会”上,业界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有四大因素支撑钨价高企,只要这些因素存在,钨价就会继续维持高位振荡的态势。
 
钨行业出现四大变化
 
        2006年,国内钨价基本处于高位振荡,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钨品出口额和出口价格都达到近年来的最高位。钨业销售收入首次超过300亿元。2006年全行业销售收入311亿元,比2005年增长19.0%,实现销售利润64亿元,比2005年增长7%。
国内钨精矿平均售价首次超过10万元。
 
        2006年国内钨精矿平均售价10.83万元/标吨;钨原料价格上升推动各种钨制品价格的同步平稳上升,2006年APT、钨铁国内平均销售价格分别达到17.04万元/吨、17.93万元。同时,也拉动钨品出口价格的提高,推动国际钨价上扬。2006年钨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价格高、周期长、波动小的良性状态运行。
 
    钨品出口额首次超过10亿美元。
 
    2006年我国钨品出口额为10.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6.3%。2006年出口1吨钨品相当于2002年、2003年的4吨,2004年的3吨,2005年的1.3吨。
 
    钨品出口价格创近5年来最高。
 
    2006年,我国钨品出口年综合平均价格(美元/吨金属)均有大幅度提高,与2002年相比,APT是2002年的6.5倍;钨粉为3.2倍;混合料为3.7倍;钨条杆为3.7倍;钨丝为1.5倍。2006年综合平均价格(不含硬质合金)达3.44万美元/吨金属,为2002年的3.9倍。
我国钨品出口价格的强劲上扬,钨材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差距有所缩小。
 
    目前国内钨业市场运行特征
 
    初级钨冶炼加工产能过剩的状况没有很好遏制。
 
    2006年国内新建、扩建的钨冶炼加工企业陆续投产和达产,钨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来自中国钨业协会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48家钨冶炼企业的仲钨酸铵(APT)生产能力为14.7万吨,全国产能超15万吨;统计69户钨粉生产企业的钨粉生产能力,不含在建项目达5.5万吨;统计197户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硬质合金生产能力3.1万吨;统计33户钨丝生产企业的钨丝生产能力295.6亿米,钨铁生产能力达2.8万吨。
 
    钨精矿产量超出计划控制指标三成以上。
 
    2006年国家下达总量控制指标为59060吨,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钨精矿产量79864吨,比2005年增长8.8%,虽与2005年比,钨精矿产量增幅减缓17.1个百分点,但统计产量超出控制指标35.2%。
 
    部分初级钨冶炼品产量下降。
 
    2006年全国APT产量4.6万吨,比2005年减少12%;氧化钨4万吨,比2005年增长4.8%;硬质合金产量为1.21万吨,比2005年增长13.36%;钨粉2.02万吨,比2005年减少2.1%;钨铁产量1.2万吨,比2005年增长0.5%;钨条杆3131吨,比2005年增长26.15%;2006年细钨丝产量190亿米,与2005年基本持平。
 
    钨品生产能力过大,钨冶炼加工企业开工不足,资源供应、国家政策和经济效益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产能闲置,同时更多新的生产能力还在酝酿建设中。目前钨行业存在的这种严重的过度投资现象,使产业结构失衡,竞争加剧,存在着巨大的投资后市风险。
 
    支撑钨价高企的四大因素
 
    中国钨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孔昭庆指出,稳定的需求、约束性的供应、成熟的心理、以及上下游的和谐,成为了支撑钨业市场和价格的四大因素。中国对全球钨市场的主导作用及供应源管理的加强,势必影响中国和世界的钨市场,调整出口关税税率等对钨价上涨的政策效应也必将有所显现。
 
    稳定的需求
 
    “十五”以来,国内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长在9%~10%以上。建材、汽车、钢铁、机械加工、金刚石、电子、IT、工程机械等工业的发展,新领域的应用开发,都促使钨消费进一步增加。例如: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首超100万辆,2004年达到近500万辆,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超720万辆,超过德国,仅次于美、日位居世界第三。
 
    世界钨消费量的增长基本与世界钢产量的增长同步。而2006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4.18亿吨,占世界产量的1/3。
 
    2002~2006年我国年平均钨消费为19680吨(折合金属量),2006年我国钨消费量已达到23500吨,比上年增长7.6%,是2002年钨消费量的1.59倍,已占世界钨消费量的1/3强,我国已成为了世界第一钨消费大国。
 
    国内外经济增长增加对钨需求、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协调自律等综合因素导致“十五”期间钨价逐步上扬。到2005年一季度钨价暴涨,三季度初一度下跌后又上涨,2006全年至今保持稳定,国内钨精矿价格基本保持在10万~12万元/吨之间浮动,APT和钨铁价格基本在15万~18万元/吨之间浮动。
 
    约束性供应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文)后又相继制定一系列钨行业具体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如2006年3月20日国家九部委联合下发了《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国土资发〔2006〕47号文),文件强调对钨等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继续进行专项整治;4月4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06〕63号文下达了2006年钨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并对总量控制指标的检查、监督和落实提出了严格的具体明确的要求。
 
    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对钨行业管理和治理整顿的力度明显加大。如湖南、江西等省区开展钨业秩序专项整治坚决打击乱采滥挖行为,这些行动对规范矿业秩序、控制钨矿开采总量、稳定钨市场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上下游的和谐
 
    近两年来的钨市表明,企业间已逐步形成良性互动、友好协商、协调一致、谋求共赢的钨行业价格协调机制,供求双方的市场运作更加成熟和默契,国内上下游钨企业和贸易商更加和谐,形成日臻完善和成熟的经营贸易基础,而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又使此基础更加牢固。
 
    供求双方成熟的心理
 
    从两年多来钨价的走势来看,钨精矿10万元/吨以上的价格已被上下游企业和市场从心理上接受和在实际上认可。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已由下游转向上游,国外转向国内,也就是说下游产品的价格开始跟着上游产品走,出口产品的价格开始跟着国内产品的价格走。供求双方浮躁的情绪逐步消除,心理上更加成熟。有了这样的基础,在需求稳定增长,约束性供应总的环境和前提下,一旦需求同时进入市场,钨价的稳定是肯定的,钨价的上涨也必然表现出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