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铜业:三大优势提升估值空间

2007年09月10日 0:0 51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行业需求旺盛拓展成长空间
  精诚铜业所处的铜加工业,目前拥有着行业需求旺盛的特征,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铜加工的生产量为159.7万吨,而到了2005年就高达466.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而消费量在2000年为219.7万吨,到了2005年则高达539.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7%。并且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铜加工产品的出口量也迅速增长,从2000年的13.7万吨迅速膨胀至2005年的46.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6%。
  由此可见,内需与出口的双重动力推动着我国铜加工业和铜板带材行业的迅速发展,如此就为精诚铜业的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行业动力,也为精诚铜业提供了极佳的行业景气估值溢价预期。
竞争优势铸就成长支点
  更为重要的是,精诚铜业是铜加工的龙头企业,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分析,2005年公司生产铜板带材4.45万吨,居国内铜板带材加工行业第二位,当年销售收入在中国有色金属企业中排名第55位。2006年公司生产各类铜板带材5.28万吨,行业排名第二。
  目前,公司拥有年产7万吨铜基合金板带材的生产能力,包括高中低档不同规格、不同牌号、不同状态的几十个品种、上千种规格的板带材产品,逐步适应了铜基合金板带材消费群体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的特性需求。
  由此可见,精诚铜业是铜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是该行业的引导者,因此,能够分享行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产业蛋糕。而且,从产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行业引导者的成长速度往往是超跃行业增长速度的,所以,产业规模以及行业引导者的优势铸就了精诚铜业的高成长支点。
  另外,精诚铜业还有两大优势不可忽视,一是独特定价模式。主要为订单式经营与加工经营的定价模式,通过上述方式的定价,精诚铜业不仅基本对冲了由于铜价波动带给企业运作的风险,而且适应和满足了不同市场、不同时段、不同客户的需求,灵活操作市场。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近年来,公司加工利润稳定,近年来大幅上涨的铜价波动并没有给公司的盈利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是技术优势。铜板带材加工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其技术含量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目前该公司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专有技术,如在废杂铜综合利用领域形成了系统的废杂铜分选、熔炼技术。另外,公司在生产中采用添加稀土复合精炼剂的熔炼工艺、采用硼砂进行覆盖的特殊铸造工艺、光亮退火及特殊的表面脱脂钝化工艺等,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公司2006年建设的“较高精度锡磷青铜合金带材项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并获安徽省“三高”项目资金支持。这些均构筑成公司未来业绩释放的支点。
产品结构调整助力高成长
  如果说行业的需求旺盛拓展了公司的高成长空间预期,而上述的竞争优势铸就了高成长支点的话,那么,精诚铜业锐意进取,切准行业发展的脉络,把握住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产品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新投资机会,则是精诚铜业实现高成长的强劲动能。
  精诚铜业把握住行业发展机遇,公司的发展规划就是以“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水平、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即巩固公司在中档铜板带材产品市场竞争方面的优势地位,逐步扩大中高档产品的产量,并努力提高废杂铜综合利用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竞争力。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则可视作为是这一规划的具体实施,因为募集资金是建设年产20000吨高精度铜合金带材项目,重点开发高弹性锡青铜产品、高精度电子铜带产品等。如此就使得该公司产品品种规格更加丰富,可以满足下游客户“一站式”采购的需要,增强公司产品的组合销售优势。另外,可以使公司产能增加到90000吨/年,行业领先的规模优势所赋予的行业引导者地位将得以强化。
  正由于此,行业分析师认为精诚铜业的未来成长曲线已清晰地浮现出来,因为公司独特的定价模式意味着公司的业绩增长可以通过产能的扩张以及中高档产品结构的调整得到充分释放。而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业绩增长点并不仅仅在于上述提及的募集资金项目,而且还在于公司近来的收购与新建项目的投资。一是在2006年11月收购了清远精诚,现有15000吨/年的铜板带材生产能力。有望在2007年全年贡献利润,二是2007年4月份,精诚铜业10000吨较高精带材投入生产,有望在2007年部分贡献利润,2008年全年贡献利润。因此,今明两年的业绩高速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而由于公司募集资金项目的建设周期是两年,因此,2008年后的高速成长趋势也是清晰可见。
  所以,精诚铜业的高成长曲线相当诱人,有望成为A股市场高价股的新贵。 (渤海投资)
(仅供参考,中国有色网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