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铜市:供应紧张PK全球过剩 铜价再试区间支持位

2009年02月22日 22:54 40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银河期货研究中心有色金属分析师:车红云

  本周(2月16-22日)国内外铜市表现相对疲软,铜价重心继续下移。其中LME三个月铜价下破区间中线3350美元后继续回落,周三在支持线3150美元后遇到出现反弹,但周末再次下试3150美元。周末LME三个月铜收盘于3220美元,一周下降220美元。持仓变化不大。库存增加26150吨。
  国内铜价与外盘走势相似,周初下破28000元后继续回落,周三跌至26000元附近遇到支持,但周末表现疲软,期价再次回落。其中5月铜周末收于26540元,一周下跌8570元。持仓增加4668手。本周上期所库存减少3776吨,降至30105。
  本周铜价仍位于区间震荡,但期价不断下试支持线。从盘面看,LME以空头打压较为主动,多头平仓为主,期价反弹也只是来自空头获利。从COMEX基金持仓报告看,本周COMEX基金净空增加上千手,反映出市场压力之大。从本周公布的信息来看,全球经济愈加疲软,铜的消费大幅放缓。
  本周二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政刺激法案,称这个7870亿美元的方案是更为庞大的经济复苏战略的第一部分。奥巴马承诺将推出新的措施稳定银行系统、阻止房屋止赎势头蔓延,并在长期内解决财政赤字急剧扩大的问题,但也警告经济复苏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本周的最新数据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本周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新屋开工大幅下降16.8%至46.6万栋,大幅低于二次大战以来最疲弱水准,亦为连续第三个月创二位数降幅。另外,美国1月工业生产下降1.8%,降幅大于预期。周三美联储公开表示,预计200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3%,降幅高于其在去年10月份预计的水平,理由是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大幅收缩。可见美国经济下滑之势远未结束。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凯南-弗拉格勒商学院周四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美国1183家财务高管预计美国经济2010年前不会开始复苏。
  除了美国仍身陷衰退外,欧元区问题更是越来越多。因为来自瑞典、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及奥地利等国的银行在东欧地区提供的贷款,占该区西方贷款总额的84%。Moody’s周二指出,东欧银行可能陷入下行压力,这将影响西欧母公司的财务同,这又给欧洲经济增添了新的压力,欧元应声下贬至1.2564美元,为去年12月4日以来最低点。
  日本方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其出口,第四季经济较第三季下降3.3%,降幅大于预期,且创下1974年以来最大降幅。
  回到基本面上,周五国际铜研究小组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全球精铜市场过剩4.7万吨,较10月份的3.6万吨高出31%。2008年前11个月中,全球铜大幅过剩14.7万吨,较2007年同期的14.3万吨高出5%。考虑到2008年第四季度欧美日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全球铜消费更加疲软,铜的基本面已经完全转为过剩。
  回到国内铜市来看,本周国内铜市表现也较为疲软,但相对外盘而言,国内铜价仍然偏强。目前国内现货进口盈利在1500元以上,三个月铜进口亏损低于500元。不仅如此,本周国内现货再次呈现高升水,周三最高时达到900-1000元,一周平均升水在440-610元。分析来看,国内铜供应仍然偏紧,由于废铜供应紧张,以废铜为原材料的生产商仍处于停产或减产之中,以精铜矿为原材料的生产商产量有所增加,据悉铜的加工费有所下降至70美元/吨和7美分/磅,已经低于2009年的年度加工费,但整体产量仍然偏紧。消费上看,本周国内铜杆的开工率大幅增加十几个百分点。电缆行业进入开工期给铜杆的消费以带动,但细分来看,这与低氧铜杆产量下降有很大关系,另外行业普遍认为今年的增幅会低于去年。到目前为止,铜杆消费是率先复苏的行业,其它消费行业回暖迹象不明显。数据显示,一月份中国废铜进口量只有18万吨,同比大降57.2%。收储的消息,有消息称,国储要收购30万吨的铜,目前已经采购了22-24万吨的铜。
  总体而言,目前全球经济仍陷于衰退之中,欧美国家经济愈加疲软,这加大了铜价下行的动力,但因为短期内中国铜供应紧张,消费旺季仍未完全明朗,这又可能给铜价以短暂支持,我们认为,铜价此次消费旺季反弹的高点已经显现,近期价铜价有可能仍会于3150-3550美元区间有所震荡,但如果下破支持位3150美元,铜价将再次打开下行空间。交易上等待沽空机会。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