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全力提升财经新闻宣传水平

2024年04月30日 21:32 20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全力提升财经新闻宣传水平

中国财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万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近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财政部的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财经报社通过内容创新、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目前,中国财经报社除出版《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中国政府采购报》等三份报纸外,还运营2个网站、2个新闻客户端以及微信、微博、视频号等20余个新媒体平台(账号),自建融媒体演播室,全网粉丝总量超过1200万,日均有效传播量超过100万,成为在财经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全媒体传播机构。

坚持导向为魂,强化融合理念,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是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媒体融合的根本遵循。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十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中国财经报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推动媒体融合是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深刻认识按照“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原则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大任务,从实际行动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报纸等传统媒体与短视频等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着力提升作为官方主流财经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是深刻认识传统媒体面临的重大挑战,树立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存方式,互联网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性架构,媒介传播的方式、生态、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传统行业类媒体,在互联网大潮中必须面对这种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直面新闻舆论工作的巨大挑战,迎难而上,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善于适应,才能在新形势下守好守牢舆论阵地。近年来中国财经报社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深入分析报社融合发展存在的突出短板,积极挺进互联网主战场,持续在短视频等舆论生态“风口”发力,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坚定了通过融合发展促进报社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媒体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报社党委始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条生命线,把好政治方向,把讲政治贯穿到“报网端微屏”,坚持网上网下、新媒体传统媒体在导向上坚持一个标准,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占领舆论传播主阵地,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发扬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积极稳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处置风险隐患。不断完善三审三校机制,建立完善报纸和新媒体纠错机制,认真对报社报纸版面及所办新媒体平台的编校质量进行自查。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23年度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中国财经报》零差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高品质内容打造主流舆论高地

一是高举思想旗帜,打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舆论高地。作为主流财经媒体,中国财经报社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的全过程,努力打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舆论高地。报社党委通过党支部党小组集中学习研讨、邀请党建理论专家开展现场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促进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扎实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财经新闻工作实践。通过学习,报社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近年来,中国财经报开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厅局长论坛”等专栏,邀请财政部门负责同志、财经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谈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体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如,2024年3月19日头版头条刊发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同志文章《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3年1月,为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在中国财经报开设“理论版”,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及中国式现代化、现代财政制度等重大主题,推出具有较强理论性、前瞻性的学术文章,进一步促进财经领域学术交流、繁荣财经理论,引发良好反响,2023年全年刊发有关理论文章40余篇。

二是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展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彩实践。2023年以来,按照中宣部、中国记协和财政部党组要求,报社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持续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结合财政系统实际唱响主旋律,讲好中国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1

重点策划实施了三个系列:其一是“重要时间节点看巨变”,包括河北雄安新区设立6周年、海南自贸港建设5周年、浙江千万工程20周年、山东临沂老区十年巨变等策划组织系列融合报道,通过团队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纸媒、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力,互为支撑、共享融通,产生“一次采集、统筹制作、多元传播”的良性效应。

2

其二是“基层蹲点调研看民生”,8个采访组分赴浙江台州、四川凉山、广东中山、云南瑞丽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采访,反映基层群众的生活变化。

3

其三是“财政重点工作看发展”,分别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财政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财政支持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加强新时期财会监督”等财政重点工作反映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和成效。2023年全年,报社先后派出140余人次分赴全国20余省份,对各级财政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报道,采访刊发了一大批带有泥土芬芳的鲜活报道。

4

三是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和财经热点话题及时深入报道,为财经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中国财经报持续加大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解读力度,加强财政经济形势的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持续开展分析解读,充分利用开设的“中财时评”和“财经视线”等栏目,做好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重大政策和财政部发布的重要举措跟踪解读,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经常性、持续性跟踪报道。报社紧紧围绕财政部中心工作,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栏目和特别报道,策划推出“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财政在行动”“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等专栏,刊发文章150余篇,起到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报社突出主责主业做好预算报告宣传解读,两会期间,中国财经报连续5期推出“预算报告解读”专版,广泛采访代表委员和财经专家,高频率刊发文章70多篇,刊播原创短视频145则,预算报告解读视角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较高、效果较好。同时,深入采访财政部预算报告起草、旁听两会和上会解说等重点工作,对财政部深入践行人民民主、倾听民意的重要举措和成效进行了客观生动的报道。2024年3月,

中国财经报围绕“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基层经验策划的文章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四是积极策划生产精品融媒体作品,体现财经媒体特色。以制作高质量音视频产品为重要抓手,实施品牌化战略,下大气力产出一批主题积极向上、内容真实感人、制作精益求精的爆款作品。报社注重将文字报道与短视频报道组合呈现,加大重大选题的策划和开发上,在财政垂直领域深耕内容生产,推出了一系列有个性、有特色的报道。如2023年围绕民生领域推出的《财政部: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等作品,获得广泛关注;发挥行业媒体优势,第一时间现场视频报道《美国财长正在访华,财政部回应!》,充分展现了财政系统行业媒体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7月,推出了《蝶变——浙江“千万工程”20周年系列报道》6则短视频,以及纸质媒体2个整版的报道等,全网传播量超过1500万。今年两会期间,报社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先后围绕预算报告解读、代表委员履职风采、普通老百姓对“两会”的期待与感受等主题制作原创系列短视频总传播量超4000万,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5
《蝶变——浙江“千万工程”20周年系列报道》

五是适应分众化特点,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辨识度的特色栏目。2023年以来,报社围绕两位不同风格主播打造《财知道》《节气里的诗词》《悦读》等固定档IP类节目,提高品牌辨识度。其中《财知道》主要围绕社会各界关注的财税政策和热点事件进行解读,普及财税知识,让专业的术语“飞入寻常百姓家”;《节气里的诗词》《悦读》推广传承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正能量。三个专栏均取得积极反响,平均单条点击量超过15万。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结合重大热点事件,快速跟进报道,在所属领域重大事件及节点上,主动造势,与相关平台共同策划事件化传播,提升爆款内容产出能力。2023年9月推出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报道》,与网络正能量大V联动,在丰收节期间制造热点话题,全网点击超过4000万。

1
《财知道》

2
《财知道》

坚持移动优先、守正创新,积极打造全媒体传播格局

一是突出移动优先战略,强化体系化传播。为提升融合发展成效,报社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进一步突出移动优先的发展方向,整合新闻资源、采编力量、媒体平台方面的优势,强化报纸与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联动效应,结合不同渠道的特色,发挥体系传播联动效应。比如,在美国财长耶伦访华等重大事件报道中,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视频报道,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在当天出版的报纸上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并在网站、APP上集合各方面相关报道,由此形成中国财经报的特色报道。不断迭代升级微信、网站等传播渠道。目前报社拥有三个150万以上粉丝量的公众号。其中,中国财经报微信公众号在新榜财经类官方微信榜单排名中稳居前十,在全国财政系统微信公众号排名中长期位居第一,总阅读量、平均阅读量、传播力指数优势明显。2023年报社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0万+的文章达145余篇,2024年第一季度10万+文章超过60篇。积极推动“中国财经报网”改版升级,强化用户体验,突出融合效果,改版后的网站基本功能完备、风格简洁大气、用户体验良好、后台编辑友好、安全体系过硬、更加突出短视频等融媒体,成为报社进行品牌、产品宣传的重要途径。

二是突出可视化战略,不断提高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加大短视频制作人力物力投入,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平台上持续发布原创短视频作品,积极创新实施视频直播、动漫、VLOG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在数量、质量以及表现形式上快速发展,2023年刊发短视频超450条,单条最高点击量超1000万,平均点击量超50万。全年原创视频作品获各类奖项10余个。同时,积极尝试拍摄中长视频以及高质量的专题片、纪录片,提升制作能力。2023年完成时长43分钟的财政系统反腐专题片《初心与蜕变》,展播后在全国财政系统产生了积极反响。

1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健全完善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从新闻理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上不断改革创新,整合各方面要素,努力做到在融合发展中主导舆论。树立“四全”媒体理念,进一步优化流程,打通条块分割,形成策划、采编、审签、播发、反馈一体化机制。不断健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和人事、薪酬、管理、考评等各类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坚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融合发展长效机制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报社始终把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媒体融合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选聘,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结构优化、具有过硬业务能力的人才队伍。报社持续加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培训力度,着重加强干部职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培养,鼓励采编人员深入群众、深入新闻一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使新闻工作者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同时,通过畅通交流渠道、积极改善办公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措施,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财经报社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反映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成就,反映财政部门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心用情讲好财政故事,以高质量财经新闻宣传工作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总策划  |  张超文

作   者  |  中国财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万平

编   辑  |  赵珊杉

初   审  |  高汇标

审   核  |  刘建敏

签   发  |  朱胤元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