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用户需求 服务创造效益
——2025年中国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运营服务模式类案例解析
2025年中国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揭晓,其中5个案例入选运营服务模式类创新案例。强化用户意识,贴近用户需求,提高服务能力,以用户服务驱动内容生产传播,以优质服务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行业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的重要路径,5个运营服务模式类创新案例在这方面做了开拓与突破,值得行业媒体学习借鉴。
一、精准定位用户,创新服务模式
纵观这次申报的运营服务模式类创新案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遵循“媒体+政务服务商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以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生活为重点,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根据用户需求拓展服务模式。申报的运营服务模式类创新案例,在服务类型上可分为“新闻+综合服务”“新闻+公共服务”“新闻+专业服务”等几类。
比如,英大传媒集团申报的“中国电力科技文化传承和普及 ”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案例,就属于“新闻+综合服务”类型。该平台整合23个新媒体渠道,实现新闻类平台与服务类客户端连接,向用户提供学知识、保安全、交电费、促文旅等多样化综合服务。关注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关心电力科技进步的社会公众,关注能源电力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运行、营商环境的政府机构、工商业用户、能源电力行业从业者,关注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绿色用电的社会机构、学校、社会公益组织等都是其目标用户。
再比如,《东方烟草报》社申报的烟草行业视频素材库项目案例,就属于“新闻+专业服务”类型。该项目依托《东方烟草报》社大数据中心和媒资管理系统,对海量视频素材统一存储、安全管理、分类使用,实现了对烟草行业视频素材的统一采集、管理与使用。该项目目标用户定位非常清晰,就是烟草行业各单位、各融媒体中心,为他们制作视频提供素材资料。目标用户看似很小众,但与《东方烟草报》的业务连接紧密,易于拓展和维护。该项目年度服务收入突破百万元,合作单位不断增加。
二、贴近用户需求,优化内容供给
本次运营服务模式类创新案例,要求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提供独具价值的专业领域信息和知识服务。具体案例可包括基层党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智能办公建设、数据智能媒资平台、舆情监测、智慧金融、文旅服务、教育服务等。纵观这次入选的案例,在满足用户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
比如,《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流动光影 暖心相伴——动车组列车视频服务旅客与公益宣传新实践”案例,通过“新闻+文化服务”,将铁路文化融入客运场景,更加贴近旅客对于文旅视频产品的需求。
中国高铁在4.8万公里线路上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超10000列,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连接超1300余座高铁车站,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为亿万旅客创造美好新时空。动车组列车视频作为极具特色的移动媒体平台,月度更新,全时播出,为旅客带来丰富多元的视听体验,覆盖动车组列车4613组,年触达受众超30亿人次。为了更好满足旅客的需求,针对动车组列车视频25个全新栏目,《人民铁道》影视中心强化节目编排设计和内容策划制作,提升铁路内容版块的深度广度精度,增加文旅产品的占比,进一步贴近受众需求、强化服务属性。多个节目创新形式、转变叙事方式、以更接地气的话语形态打开与旅客的“对话之门”,成为激发情感共鸣的重要“密码”。
再比如中国社会报社“社工知库”融媒知识服务平台,聚焦专业社会工作领域的信息传播与知识服务,依托《中国社会报》社会工作版、《中国社会工作》期刊,融合数字报刊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中社网课网店、视频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动平台运营、内容生产、作品传播、人员使用、考核评价、经营开发等环节实现全媒体化。该项目强化与受众的关联,实现了服务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双赢,业务累计收入超过20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英大传媒集团申报的“中国电力科技文化传承和普及”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以用户为核心强化精品内容生产。优化内容生产模式,建立围绕核心使命、面向核心用户、放大核心优势的新型内容生产模式,并通过定制化内容生产和信息服务实现价值变现。打造有辨识度的内容品牌,以记录中国电力工业史上的“经典”工程为重点,持续打造“电力之光 打卡经典”融媒直播品牌;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力文明融合为重点,打造“电靓和美乡村——赋能小产业、展现大力量”乡村振兴品牌。构建集约化、创新型的内容生产架构,围绕核心内容生产组建专班,科学统筹、集中力量、协同作战,更高效地推动核心创意的生成与落地。通过后台评论强化舆情引导,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用电问题及时制作新媒体产品,进而改进电力服务,回应群众关切。
三、强化技术驱动,构建共赢生态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迅猛发展对主流媒体生产传播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数字经济时代运营模式创新对主流媒体经营范式构成的巨大压力,媒体要通过“媒体+政务服务商务”走出多元化发展道路,需要持续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协作,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在这方面,此次入选的案例做了有益的尝试。
比如中国应急管理报社申报的“安全星探大挑战”项目,打破传统科普宣教形式,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挑战打卡”形式,以科普阵地联合、社交平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寓教于乐,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氛围。该项目利用大数据监测系统、问卷调查系统、流媒体技术、手绘技术进行活动内容生产。场馆打卡地图兼具创意和打卡实用性,迎合当前审美趋势,有助于提升关注度和参与度。创意应急科普短视频,为活动造势,吸引受众了解应急科普场馆、打卡场馆,学习防灾避险和安全生产科普知识技能。
再比如中国证券报申报的中证智能财保系统,基于中国证券报30多年信披业务经验和数据积累,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云技术等技术,常态化服务上市公司日常信披工作和定期报告披露工作,成效显著,业务累计收入已超过3000万元。
《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流动光影 暖心相伴——动车组列车视频服务旅客与公益宣传新实践”案例,运用多种技术,融合传统与现代。通过传统实景拍摄与AI技术、动画等现代技术方式结合,打造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美感的视觉效果。视频设计将传统的实景拍摄与视频AI技术相融合,如扩容创新后首次制作播出的《坐着火车去青州》,运用大量AI后期技术与动画,让主人公自如穿梭于古代青州街景和现代青州市坊之间,形成鲜明的古今对比,画面恢弘精美,带给受众独特审美体验。
这些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行业媒体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开拓与创新。面向未来,行业媒体在系统性变革中,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一是要持续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二是要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协作;三是要坚持“专业立媒”的根本定位,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四是要积极探索“媒体+政务服务商务”的多元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任飞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