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再起 铜价谨慎看涨

2019年07月23日 14:15 80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沪铜1909合约近期最高上探至48390元/吨,随后小幅回落。基本面上,全球宏观经济整体下滑,但国际贸易局势有缓和,市场情绪有回升。随着原油价格的回落以及国内蔬菜价格季节性的下跌,给了全球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虽说供需两端难有亮眼的转变,短期宏观层面与基本面的不确定压制价格,但预计不会进一步恶化,操作上仍建议逢低多单。
       全球降息潮加速美联储是否会在7月降息、降息多少是市场上较为关注的。从本周美联储相关官员的表态上看,对贸易摩擦及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影响较为担忧。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预期将保持强劲增长,但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特别是在贸易形势和全球增长方面。正在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并评估它们对美国经济前景和通胀的影响,将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经济扩张。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称,在7月30日至31日的会议上他将支持将基准短期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他认为无需在这次会议上进行更大幅度的降息。
       全球看,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摩根大通和IHS Markit与ISM和IFPSM合作编制,7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6月全球制造业自2012年以来达到最弱势,拖累全球经济。摩根大通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5月份跌至50以下,6月份跌至49.4。经济数据的差带来货币预期的宽松。美联储6月会议释放了更多的降息的信号,给市场充分反应时间。5月8日,新西兰率先降息;6月4日,澳大利亚降息;7月18日,韩国、印尼、南非、乌克兰四家央行一日之间接连降息,全球央行宽松潮再起。


        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下行铜矿新增供应量峰值是出现在2018年,然而未来预估的新增供应量还包含一定程度的弹性供应量,即矿企在铜价相对高位的情况下,才会刺激项目的投资,产生新增供应量。在 2019 年至少上半年来看,随着铜价下行,矿企投资动力不足,铜矿新增供应量可能难以达到预估增量。经过 2016-2017 年铜价的上涨,目前矿山成本压力并不是现阶段主要矛盾。目前铜矿供应问题主要集中在从品位下降,环保强化,劳动力成本的刚性增长,能源与水的短缺,以及随着非洲铜供应量的提升这些国家政治风险以及税收问题等等因素,将会继续推高未来铜矿成本。
       中国精炼产能的增加是导致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下行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去年底时国内几大冶炼厂还谈了不错的粗精炼加工费长单,如果按照年初80.80美元吨和 8.08 美分/磅的粗炼精炼费,算上副产品冶炼厂还有上千元的加工利润。但铜精矿现货TC却在快速走低,截止到6月末已跌破 60美元/吨达到五年来最低,另外副产品硫酸价格今年也一直回落。国内铜冶炼企业利润被动收缩,只是大中型冶炼厂有年初的长单保护,压力暂时不大。而中小冶炼厂长单签订量小,加工费已达到了盈亏平衡点。由于铜精矿供需缺口是周期性的,下半年TC预计延续走低,过低的TC或将最终传导至冶炼端,对价格支撑。
       库存角度看需求短期看,库存有累计的可能,截至到上周五,上期所库存上升9241吨至15.45万吨,伦铜库存减少8250吨至 29.64万吨,COMEX铜库存上升1233吨至3.74万吨。由于进口窗口继续打开,保税区库存持续流入关内,上周保税区库存较前一周下降 1.5万吨至41.1万吨。由于精废价差升至高位,废铜消费增加,预计上期所库存累库幅度将加快。
       但是季节性看,今年库存水平处于低位。库存是最能体现供需结构的指标,上半年全球显性库存变化也符合以往季节性走势。由于中国的春节效应,每年 1-3 月份都是库存累积的阶段,随着春节后开工率上升,消费量回归库存一路下滑。今年也大体如此,上半年库存高点在 3月份达到 109万吨,二季度开始去库存化。今年库存水平一直低于过去几年,这其实反应的是铜资源周期性短缺。实际上上半年的检修减产支撑了去库存,如果精铜消费表现能够保持平稳的话,去库存速度应该会更快。
       总体看,全球宏观经济整体下滑,国际贸易层面也在拖累经济,不过全球降息潮加速或将部分对冲经济弱势。随着原油价格的回落以及国内蔬菜价格季节性的下跌,给了全球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关注全球政策力度。基本面上,需求端仍未有亮眼表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更多是情绪上的短暂刺激,长期对铜的需求还需关注推进情况。供应端看,铜矿供应的降速能否传导到冶炼端,以及废铜的进口受限会否改善平衡表,市场还有期待。目前铜价已经接近现金成本,或有支撑作用。短期宏观层面与基本面的不确定将压制价格,但预计不会进一步恶化,操作上仍建议逢低多单。

责任编辑:罗晓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